
在当今社会,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外表姣好的女大学生在求职市场上往往更容易获得机会。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女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外表在求职过程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些天生丽质的人似乎总能占得先机,而在古代社会,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以《三国演义》为例,庞统因为相貌平平,到刘备那里求职时,起初只得到了一个不太显眼的职位——耒阳令。直到鲁肃和诸葛亮的大力推荐,他才得到了重用,成为了“军师中郎将”。虽然这属于小说情节,但在历史中也有类似的例子。虽然史书上对刘备的“重色轻才”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庞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乱世之中,用人也是讲究外表的。
在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但即使是贵族的后代,也需要有“美风仪”才能得到更好的职位。到了唐代,虽然实行科举制度,但即使考中,也必须通过吏部的选拔。对于那些外表不佳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清朝,满人统治者尤其讲究规矩,官员在皇帝和上司面前都必须表现出一种“奴才相”。这种“奴才相”包括伶俐、乖巧、低眉顺眼,同时还要周正。考试选拔官员时,虽然对考生的外表有所描述,但大多是“面白无须”之类的简单描绘。然而,即使如此,那些长相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在殿试中也没有进入前几名的机会。
最极端的以貌取官现象发生在清朝的“大挑举人”制度中。举人如果不能通过会试,会被选拔为知县、教谕等教官。在这个过程中,皇帝的亲信王公会挑选那些长相顺眼的人。据说,对于脸型,最理想的是“国”字形,其次是“日”字形,而“冒”字形或者“昌”字形则被视为不吉。
在古代社会,女性以色事人,相貌自然至关重要。红颜薄命虽是常态,但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美丽动人。而在男性统治者面前,官员们也需要表现出一种低眉顺眼的姿态。在一些情况下,权势极大的男性甚至会要求属下在处理公务的同时,也展现一定的“色相”。
只要官职是为个人服务的,无论这个人是君主、上司还是其他角色,无论是男性官员还是女性官员,他们的相貌都可能成为选拔的一个重要因素。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