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优势VS专才价值
职场故事 阳光心灵 0 2025-01-15
全才VS专才 两个昔日的中文系同窗,在毕业后的第八个年头意外重逢。一位已成为跨国公司的全国市场总监,年薪高达三四十万;而另一位仍在出版社担任编辑,编写着不畅销的书籍,月薪仅五六千元。然而,八年前,他们的境遇却大相径庭。当时那位编辑可是系里的佼佼者,擅长撰写诗词,自编自导话剧,文章引经据典,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文采飞扬,常令授课老师惊叹不已。而市场总监则显得逊色许多,作文成绩徘徊在中和良之间。 “我是一流的打工仔,二流的市场创意人才,三流的文学知识分子。”这是市场总监对自己的评价。若将这句话套在出版社编辑身上,则成了“三流的文学知识分子,二流的书刊编辑,一流的打工仔”。75分的文字技术、75分的沟通技能、75分的人际关系、75分的管理技巧和75分的创意才能,使得这个各项指标平平的中文系毕业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相反,那些拥有100分的文字技术专才,在职场上却只能以微薄的姿态生存。 许多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人对此抱怨不已:为什么一个文理不通的人可以做他的上司?自命为知识分子的人甚至为这样的职场全才取了一个名字——“知道分子”,用这个标签将这些伪知识分子们剔除出去。 然而,对于现代公司来说,一个不懂得生僻字,却能事无巨细地得到大家认可的人,比那些懂得字典里所有字,却不屑于做琐碎小事的人更受欢迎。诗写得再好,学问再多,公司不愿意为此买单,又能怎样呢? 想明白的人,就不会再感到失衡。无论是三流的诗人还是三流的打工仔,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有位研究外域佛经文学的博士生,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毅然辞去了外资公司市场部的工作,回到学校担任老师。从此告别了万元以上的月薪,但再也不用天天编写弱智无聊的PPT文件了。他可以和学生们探讨佛经中的生与死、空与色,享受其中无穷的乐趣。虽然钱少了点,但他有大把时间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还可以为专业刊物撰写论文,说不定哪天会成为学术大家。 而那位校园里的三流诗人也为自己找到了出路。“我的诗虽然平庸了点,但我擅长演讲,会推广自己,性格主动,英文也还不错。”他迄今已出版了三本小说,一本诗集,居然卖得还不错,成绩比当年他们班最大的才子还好。 想不通的人,一定还深陷在痛苦中。比如那位出版社的才子编辑,八年来,除了工作之外的时间,他全部用来悼念自己的怀才不遇。这样沉痛的追悼仪式,估计会一直持续到别人来追悼他的那一天。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标签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