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一场90级大地震。在这场灾难中,76岁的广州老伯蔡风(化名)时刻关注着电视上的灾情报道,心中牵挂着远在日本的老朋友——72岁的佐藤喜子。
55年前,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件,让他们成为了跨越国界的挚友。在那段中日关系波折的年代里,他们曾失去联系长达37年。地震发生后,蔡风担心两位年迈的老人能否度过这场劫难。
佐藤喜子,你在哪里?
3月11日下午,蔡风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佐藤喜子的电话。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通话,电话那头是住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泉区的佐藤喜子。蔡风不会日语,也没去过日本,佐藤喜子不会中文,也没来过中国。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那几封跨越55年的书信。
“老朋友,您可千万别出事啊。”看着电视里日本正在经历的浩劫,蔡风心中充满了忧虑。
由于不会日语,蔡风当天下午找到了广州樱花日语学校的校长马燕,希望她能帮忙联系佐藤喜子。然而,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没有人相信蔡风有一位在日本的好朋友,而且他们通过书信交往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蔡风打开一本相册,里面夹着一沓发黄的信件,这些信件记录了他们之间跨越时空的友谊。
最早一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956年11月25日,当时的佐藤喜子还是日本一所大学的二年级学生,正为能和蔡风结为笔友而欣喜若狂。最近一封来信的落款日期是2011年1月11日,72岁的佐藤喜子已白发苍苍,抱上了孙子。
这些信件全部用日文书写,蔡风请人将它们翻译成中文。同样,佐藤喜子每次也要找人将蔡风用中文写的书信翻译成日文。
蔡风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佐藤喜子50多年里寄来的数张照片和一些日本邮票。“她哥哥喜欢集邮,这些邮票都是她1957年寄给我的,现在非常珍贵。”看着这些邮票和照片,蔡风的情绪极其低落。
异域洞天
1956年,21岁的蔡风在广东北部山区的韶关气象站工作。山区生活单调,蔡风只有通过读报获取信息。1956年年中,他看到《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日本女青年早濑笙子希望与中国青年互通书信的消息。
蔡风瞒着身边所有人,悄悄给早濑笙子写了一封信,寄往《中国青年报》,该信随即被转到了日本。
由于中国青年寄给早濑笙子的信太多,在发动家人回信仍无法应付的情况下,早濑笙子把蔡风的信转给了在福岛县川俣高等学校读大二的女学生铃木喜子。
1956年11月25日,铃木喜子在日本的冬天里,给蔡风写下了第一封信。
收到信后,蔡风看不懂日文,只好将信寄给《中国青年报》请求翻译。很快他就收到了译在中国电影出版社稿纸上的信件。
在这封译成中文后仍有1000多字的长信里,铃木喜子说:“今后我很希望作为您的一个通信笔友一直和您通信,请您做我的朋友吧。”她还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铃木喜子说,她每天早上7点半坐13分钟的火车去上学,说日本就要下雪了,冬天就是围着火炉看看书,或是打打羽毛球,有时也踢毽子。她说自己所在的福岛县饭野町是个小镇,家就在火车站旁边,“到村庄的任何地方去,都用不了10分钟。”
她说饭野町唯一有风景看的是一个堤坝,“春天好多人来这里看樱花和梅花,夏天有很多人来游泳,我也是其中一个。枫叶变红的季节,这里是很美丽的,过了这个季节就和普通的村庄一样了。”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