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双刃剑:臧天朔成败启示
友情故事 阳光创想者 0 2025-01-15
友情与利益纠葛的代价 友情与利益,一念之差 20世纪90年代,一首《朋友》让臧天朔名噪一时,他的朋友圈遍布娱乐圈内外。在那时,臧天朔被誉为“臧爷”,这是老北京的一种尊称,却带着浓厚的江湖气息。作为摇滚歌手,臧天朔的舞台主要是酒吧。为了将摇滚与酒吧完美结合,成名后的臧天朔确立了唱歌与经营酒吧的双重战略。 1999年,臧天朔的第一家“朋友迪吧”在北京开业。然而,让臧天朔始料未及的是,一些不明身份的人时常来酒吧闹事。为了确保酒吧的安宁,臧天朔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东北人吕长春。吕长春找来兄弟帮忙“看场子”,酒吧才得以安宁。 2002年10月,臧天朔与东北人孙建军在河北廊坊步行街开设了第二家“朋友迪吧”。孙建军出钱,占70%股份;臧天朔出房子,占30%股份,双方共同经营。2003年1月,廊坊“朋友迪吧”正式营业。孙建军在经营方面颇有建树,将“朋友迪吧”打造成“廊坊第一迪吧”。开业不久,凭借臧天朔的号召力和“廊坊第一迪吧”的名头,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消费。 然而,好景不长。在酒吧经营过程中,臧天朔与孙建军在经营理念和经济方面产生了分歧。孙建军认为臧天朔想独自经营,两人的矛盾逐渐加深。据臧天朔手下一位经理透露,在初建迪吧时,孙建军拥有70%的股份,但他从未出资,都是以臧天朔的名义在别处赊账,欠下了不少债务。臧天朔得知此事后,当着记者的面让孙建军承认是他自己借的钱。 在无法合作的情况下,孙建军一怒之下离开了“朋友迪吧”,并将股份转让给介绍他与臧天朔认识的王先生。随后,他在廊坊火车站附近开设了“热浪迪吧”。 合伙人分手对“朋友迪吧”造成了巨大打击,但臧天朔没想到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他发现客人越来越少,不明原因。直到一位常客说:“火车站广场西边新开了一家‘热浪迪吧’,场地比你们这边大,酒水也便宜,大家都跑到那边去了。”这句话让臧天朔恍然大悟,派人前往火车站查看,果然发现一家规模更大的迪吧,老板正是孙建军。 为了争夺生意,两家迪吧经常互派人员到对方场地闹事,导致客人纷纷离开,两家酒吧都陷入经营困境。终于,双方都撑不下去了,小规模冲突开始爆发。两家迪吧门前发生的咒骂、惨叫和瓶子的碎裂声,已经让周围的邻居们习以为常。 2003年6月20日,孙建军听说王先生要从“朋友迪吧”撤资,但他一直没有拿到那本应得到的20万元。于是,孙建军带着十多个保镖来到迪吧找王先生。恰巧王先生不在。保安不让孙建军进门,僵持之下,“朋友迪吧”的副总经理闻讯而来,让孙建军只带一个人进去找人。孙建军带着一个保镖进了“朋友迪吧”,转了一圈没找到王先生。 窝了一肚子火的孙建军带着保镖出门,走出五六米后,他突然大声地对“朋友迪吧”的副总经理喊道:“告诉吕长春,准备召集人,看谁人多,我在广场等着。”孙建军走后,“朋友迪吧”的副总经理连忙给吕长春打电话,告知此事。接着孙建军又给吕长春打了电话。吕长春对臧天朔说:“孙建军打电话约我过去,限我两个小时回廊坊见面,他已经把人准备好了。这小子说你欠他的钱,还带脏字。这场架必须打,不打以后咱们的买卖没法做。” 2003年6月21日凌晨,十辆没有挂牌的面包车同时停在廊坊火车站广场,几十个光着膀子、拎着砍刀和钢管的青年男子从车上跳下来,将“热浪迪吧”团团围住。突然,从“热浪迪吧”里也冲出几十个手持棍棒、酒瓶的青年人,一场比电影还壮观的砍杀场景瞬间爆发。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