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小村庄里,一所乡村中学正面临着教师紧缺的困境。为了满足教学需求,许多教师被调动至中学,其中匡老师就是从小学调来的,负责教授四个班的历史课程。由于匡老师的教学水平并不高,加上他对知识的渴求不足,讲话时常随意发挥,使得学生们送给他一个外号——“夼老师”。
有一天,匡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述中国的原子弹,他激动地说:“咱们中国人真是太厉害了!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新式核武器——原子弹,威力十足,射程远达美国,从我国发射,一炮就能打到美国的成都。”
话音刚落,一位胆子较大的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成都不在美国。”
匡老师好奇地问:“那你说它在哪儿?”
学生回答道:“在中国的四川。”
匡老师笑着说:“我知道成都是中国的一个省,我这是故意考考你们,看你们是不是认真听课。”
另一位学生站起来纠正道:“老师,成都是中国四川省的省级城市。”
匡老师点头称是:“你说的没错,成都就是四川省。”
学生继续坚持:“老师,成都是四川省的省级城市。”
匡老师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不要总是纠缠于成都这个省名,好吗?”
学生坚定地回答:“老师,成都不是省名,是城市名。不是我纠缠成都这个城市不放,是你弄错了。”
匡老师无奈地说:“好吧,就算是你错了,我不会计较的。”
学生坚持己见:“老师,我没有说错!”
说完,学生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就坐下了。
匡老师继续讲解:“我刚才讲的是中国的原子弹打错了地方,应该是美国的东京。”
学生们偷偷地笑了。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纠正:“东京不在美国,在日本。”
匡老师笑着总结:“我刚才讲的是假设的,也是故意讲错的,就是有意考验你们听课是不是认真。你们也很了不起,知识也很丰富。”
这位匡老师只在中学工作了短短一个月,便与一位小学的民办教师进行了对调。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