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3年的那个夏天,一个12岁的少年刘思宇,被电视上的志愿者和红丝带的故事深深打动。那一刻,他的内心涌动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加入志愿者队伍。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西双版纳的旅程,成为了志愿者协会的一员。
然而,真正让刘思宇下定决心投身公益事业的,是一次深刻的经历。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他跟随协会的哥哥姐姐们来到云南的一个寨子,为艾滋病患者的家庭送去温暖。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因吸毒而感染艾滋病的一家三口。男主人已经离世,只剩下妻子和女儿相依为命。当刘思宇将慰问品递给小女孩时,她紧紧拉住他的衣襟,递给他一包零钱,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哥哥,给你这些钱,你能救我的妈妈吗?”小女孩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刘思宇愣住了,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从那以后,他坚定了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念,带着一颗不忍之心,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有人问他:“这个时代,你好心去帮助一个人,反而可能被那个人伤害,你为什么还要做所谓的公益?”刘思宇的回答是:“我不相信有完全的坏人,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光明而美好的,只是现实会压抑我们内心本来的美好。”
在西双版纳的几年里,刘思宇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日子。有时,他需要在野外露宿。有一次,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阻止了一位猎人猎杀野生动物。
“你不能杀害野生动物!”刘思宇义正言辞地大声呼喊。
猎人被他的勇敢所打动,跪倒在他的面前,诉说着生活的无奈。这次经历让刘思宇更加明白,无论是公益还是环保,首先要保证人生存的权利。
从12岁到18岁,刘思宇跑遍了西双版纳,撰写了《西双版纳环境保护报告》。他拿着这份报告,多次试图进入政府部门,最终得到了认可。他说:“我促成一些改变,而不是仅仅等待改变。因为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你的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
2006年,刘思宇开始利用假期在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环境保护与“禁毒防艾”宣传。他用自己的稿酬和奖金购买节能灯,送给村民。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也穿着一双凉鞋,没有棉袄。他的坚持和付出,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
刘思宇的故事告诉我们,公益事业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心怀善良,勇敢地去行动,就能点亮希望,照亮前行的道路。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