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离繁华的乡村,有一位名叫李明的老人,他年迈却依然辛勤耕作。李明在西山脚下的坡地上有一片自家的果园,每年都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尽管父亲已故,李明母亲独力支撑着果园,但每年枇杷的收成依旧喜人。近日,枇杷上市,天气炎热,李明的母亲不幸生病,卧床不起,李明只得请假回家帮忙。
枇杷成熟后,除了卖给路过的商贩,村民们也会将自家采摘的枇杷摆放在附近的景点门口出售。李明自幼便跟随着母亲售卖枇杷,因此对这行当了如指掌,他也摆起了小摊位。
起初,村民们对李明都十分友好,尽管他多年未归,但大家依旧将他当作自家人。然而,不久后,一场误会发生了。
一天,李明在摊位旁与老同学闲聊。此时,一辆外地车辆停在了一位老妇人孙大妈的摊位前,客人下车称了3斤枇杷。李明并未在意,只是随口评论了一句:“3斤枇杷怎么这么少?”外地客人听后,心生疑窦,走到李明的摊位前,将枇杷放在电子秤上再次称重,结果只有2斤4两。
这一称重让外地客人怒火中烧,转身找孙大妈理论。孙大妈急忙解释,称自己视力不佳,误将枇杷补给了客人。客人离开后,孙大妈将这笔账记在了李明身上。恰巧此时,一只小狗路过,孙大妈便骂道:“这是哪家的疯狗,乱咬人,滚开,想抢我生意,小心不得好死!”说完,她一脚将狗踢向李明的摊位,枇杷散落一地,小狗哀嚎着逃走。
李明想要理论,却被老同学拉住,对方说:“孙大妈是出了名的泼妇,你有理也说不清,她现在正生气呢,别去自讨没趣。”李明委屈地说:“我哪知道她看错了秤。”
老同学冷笑着说:“什么看错了秤,大家都用8两秤,就你妈一个人老实。”
李明听后大吃一惊:“工商所不管吗?”
“管有什么用?他们都是临时摆摊的,没有执照,年纪又大,工商所没收过几次秤,但都没用。”老同学回答。
李明为人正直,痛恨这种欺诈行为。他思考着如何阻止这种风气,维护家乡的形象。
经过一番思考,李明决定去工商所找所长小赵提出建议:我们可以提高枇杷售价,比如现在卖8块钱一斤,我们统一售价为10块钱,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再用8两秤了。
小赵所长听后,直言不讳:“王叔,您的建议理论上可行,但那些摊贩不会像您这样想。大家统一卖10块钱,还是会有少数人用8两秤,这样一来,不用8两秤的人会觉得不公平,最后还是都会用8两秤。这个办法不可行,以后您发现谁用8两秤了,告诉我,我去没收,跟他们讲道理行不通。”
李明不信所长的话,他不相信乡亲们会为了小利而变得市侩。他决定亲自尝试,于是晚上走访了所有在景点外摆摊的乡亲,说服他们不用8两秤,并统一售价为10块钱。
然而,好景不长。一天晚上,电视台的新闻热线栏目播放了游客购买枇杷时遭遇8两秤的新闻。记者经过暗访,证实了此事,而新闻中被偷拍的枇杷摊主正是孙大妈。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