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荡的年代,世间四处弥漫着战火,难民遍布各地。在长江中游的北岸,坐落着一座名为安国禅寺的寺庙。寺内仅有一位僧人。有一天,一名失意的书生带着妻子、儿子和年迈的母亲来到这里,他们在附近的青云佛塔中暂时歇脚,但饥饿已经让他们难以忍受,无奈之下,书生只得来到安国禅寺,寻求僧人的帮助。
僧人见状,便拿出一个馒头递给了书生。书生感激地接过馒头,紧紧地攥在手中,匆匆离去。一个时辰后,书生再次来到寺庙,僧人给了他两个馒头。书生再次表示感谢,双手拿着馒头,缓缓离开。又过了一个时辰,书生第三次来到安国禅寺,僧人给了他三个馒头。书生再次感谢,双手捧着馒头,蹒跚地走开。又过了一个时辰,书生第四次来到寺庙,僧人给了他四个馒头,并解释说:“对不起,施主,没想到情况会这么糟糕,我实在没有更多的食物了。”
书生用长衫兜住馒头,对僧人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踉踉跄跄地离开了。半个时辰后,一个女子哭着来到安国禅寺,跪在僧人面前,悲痛地说:“大师啊,请您救救我的夫君吧!”这位女子正是书生的妻子,她告诉僧人,书生因为饥饿已经晕倒。
僧人疑惑地问道:“我已经给了他十个馒头,你们一家四口每人两个半,他怎么会饿晕呢?”
书生的妻子哭着回答:“大师,您不知道,我丈夫一个馒头都没吃。”
原来,书生拿到一个馒头时,他首先想到了儿子,把馒头给了他;拿到两个馒头时,他依次分给了儿子和母亲;拿到三个馒头时,他又依次分给了儿子、母亲和妻子;拿到四个馒头时,面对最亲近的家人,他把馒头依次分给了他们,最后只剩下一个,家人都说:“你吃了吧。”但他看着馒头,舍不得吃,递给了儿子,并对大家说:“我已经吃过了。”结果,不到半个时辰,在分享馒头的喜悦中,长时间饥饿的书生终于体力不支,倒在地上。
听到这个故事,僧人不禁感慨万分:“当他只有一个馒头时,首先想到的是儿子,这是慈父之情,虽然算得上是慈父,但终究是凡人的本能;当他有两个馒头时,再想到长者,这是孝子之德,虽然算得上是孝子,但也只是常人的行为;当他有三个馒头时,终于想到伴侣,这是好夫之道,可以算得上是好夫,但仍属凡人;而最后他给出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善举,这才是真正的善人,值得拯救!”
于是,僧人跟随书生的妻子来到青云佛塔,用仅剩的一个馒头救活了书生。然后,他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空着手回到了寺庙。
半个时辰后,正在打坐的僧人倒在蒲团上。其实,他已经两天没有进食。如果舍己为亲人者是善人,那么,为不相干的人而舍己者,难道不应该是圣人吗?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