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转眼间毕业已经数载。近日,与昔日同窗张继宏重逢,他已褪去当年的稚气,感慨万分地说:“人啊,终究要适应这个社会!”2月24日,张继宏向记者分享了他在求职过程中所经历的苦涩与无奈。
2007年9月,张继宏保送至北京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四年的刻苦学习,让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曾满怀信心地写下:“我要将材料学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在研究生阶段,他在《电化学》、《物理化学》等国家重点杂志上发表数篇文章,在业界崭露头角。
然而,当张继宏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踏上求职之路时,却发现现实并非如他所愿。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佳,科研经费紧张,对口专业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纷纷压缩成本,精简人员,招聘岗位变得稀缺。导师劝他:“你懂技术,做销售、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待遇很不错,先解决就业问题吧!”
从2008年10月到12月,张继宏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都以失败告终。面对心仪的岗位,他深感无奈。2009年,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企业招聘减少,中小企业招聘也大幅缩减。无奈之下,张继宏只能辗转于社会招聘会,但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仅获得一次面试机会,却只是去当工人。
招聘会场内,成千上万的人为了一个岗位争抢,那种感受仿佛在脸上挨了几巴掌,火辣辣地疼。去年12月,一场招聘会在国际展览馆举行。为了抢占先机,张继宏凌晨5点就起床,穿上昂贵的西服,刮干净胡子,乘车前往。然而,到达现场时,他发现自己已经晚了一步,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幸运的是,他最终得以第一批进入会场。
在首都钢铁总公司的展位前,张继宏奋力挤进人群中,递交了自己的简历。然而,招聘者只是随意瞥了一眼,便将简历扔在一边,转身与别人交谈。张继宏一时语塞,耳边充斥着招聘会的嘈杂声。
面试结束后,张继宏收到了第一个面试机会的电话。然而,当他得知面试结果时,兴奋的心情瞬间化为乌有。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冷漠地说:“你通过了面试,如果愿意,可以来公司做锻压工,户口不能解决,月薪1800元……”张继宏一时语塞,慢慢地挂上了电话。
转眼间,2009年2月份,张继宏接到重庆中冶集团人事处的电话,得知自己获得了面试机会。这次面试还是托导师帮忙联系的。两天后,张继宏得知自己被录取,岗位在采购部门,签订了5年合同,解决了户口问题。然而,拿到offer时,他并没有感到兴奋,只有无尽的苦涩。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