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家知名企业中,一位生产部长的离任引发了一场关于管理方式的讨论。新任生产部长,一位以勤勉著称的中年人,自上任以来便全力以赴,深入车间,解决各类问题。他勤奋努力,却未能有效改善生产部的混乱局面。尽管他辛勤工作,但生产效率却未见提升,三个月后,无奈之下,他选择了辞职。
随后上任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管理学硕士。他上任初期,总裁派秘书观察他的日常工作。秘书发现,这位新部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处理日常工作,偶尔到车间巡视。起初,总裁并未对他的管理方式做出评价,只是让秘书继续观察。然而,短短二十多天后,生产部的工作便开始井然有序。两个月后,生产部的工作步入正轨,三个月后,生产效率更是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新高。
这个故事让人想起了指挥家施特劳斯的一次指挥经历。1872年,施特劳斯在美国指挥了一场由两万名演奏者参加的音乐会。面对如此庞大的演奏队伍,施特劳斯将他们分成一百组,每组二百人,再由一百个助理指挥分别指挥每组,最后由他指挥这百个助理指挥。这样,每个人只需专注于自己的职责,施特劳斯则只需关注助理指挥的表现,最终实现了这场大型演出的圆满成功。
新任生产部长在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时,说出了与施特劳斯相似的观点:“我上任的第一天,就将生产部的任务分成了三部分,让三位副部长分别负责,然后他们再向下级传达任务。最终,每个班组长只需管理几十人,而我只需管理好这三位副部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管理者不是事必躬亲,而是要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将任务分解,让他们各司其职。高层领导应关注关键问题,而非琐事,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管理。在战场上,元帅的作用并非亲自冲锋陷阵,而是指挥好手下的将军们,让他们指挥士兵,最终实现协同作战。精明的管理之道,就在于管好离自己最近的人。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