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将闾的智者,他的才识颇受国君的赏识。国君闻其名,便将他召至宫中,请教治国之道。将闾谦逊有礼,对国君说:“若要国家治理有道,须秉持谦恭与俭约,选拔正直忠诚之才,施行公正无私的政令,如此一来,百姓自当和睦相处。”
将闾辞别国君后,心中颇感不安,不知自己的建议是否恰当。于是,他拜访了当时声名显赫的学者季彻,将自己在国君面前所言告知季彻,询问其是否正确。季彻闻言,并未直接回答对错,而是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季彻说:“某日,我驾车出游,途中见一螳螂立于车辙之中。见我车来,它振翅举臂,试图拦阻。我见其勇猛,又怜其不自量力,不禁哑然失笑。”
将闾听后,惊讶地说:“先生的意思是说,若鲁国国君按照我的建议去治理国家,那岂不是如同螳臂挡车,不自量力吗?”季彻未作回应,他继续说道:“真正的圣贤治理天下,应当顺应民心,引导教化,改变风俗。如此,人民自能摒弃私心杂念,专心致志于道。这就像顺应自然而成,无需强求。若要使天下归于一统,必先使人心安定。”
然而,鲁国国君按照将闾的建议治理国家,却事与愿违,麻烦不断,甚至自身陷入险境。最终,国君放弃了将闾的建议,转而寻求其他治国之道。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