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哀骀它的人,尽管其貌不扬,但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对他情有独钟,与他交往融洽,难以割舍。有些女子甚至表示:“宁愿做他的侍妾,也不愿成为他人之妻。”
哀骀它并无显赫的地位和财富,亦无高深的学识和卓越的成就,然而,这位外表平凡的丑人却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赞誉,这让鲁国的鲁哀公感到十分惊讶。于是,他派人将哀骀它从卫国请到鲁国,进行深入了解。短短一个月,鲁哀公便发现他在平凡中蕴藏着不凡之处;不到一年,便对他深信不疑。不久,宰相之位空缺,鲁哀公便任命他为宰相,但他却对官位毫无兴趣,尽管在鲁哀公的再三请求下参与了国事,最终还是辞去了高位厚禄,回到了他在卫国的简陋住所。
对于哀骀它这一行为,鲁哀公向孔子请教:“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孔子便以比喻回应:“我曾于楚国目睹一群小猪在刚去世的母猪身边哺乳,但它们很快都惊恐地逃离,因为小猪发现母猪已不再像生前那样亲切。这表明小猪爱的是母猪的精神,而非其形体。哀骀它虽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华等内在之美定然超越了常人,因此您和许多人都喜欢他。”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唯有内在之美方能持久,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尊崇。虽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风采以及权位、财富等都具有吸引力,但内在的品德、学识、才华以及真诚、自信等所带来的魅力更为持久。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