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钱折射社会诚信之光
寓言故事 阳光心灵 0 2025-01-15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名南昌人于京城的一家书铺选购书籍,却不慎失落了一枚铜钱。恰巧,一位秀才目睹了这一幕,他悄无声息地用脚踩住那枚铜钱,待南昌人离去后,便将其收入囊中。这时,一位老者起身询问那秀才的名字,冷笑数声后扬长而去。 数年后,这位秀才金榜题名,被任命为常熟知县。在赴任途中,他首先前往苏州拜访江苏巡抚汤斌。然而,汤斌却下令让他无需赴任。秀才不解,询问原因。 汤斌直言不讳:“贪污。”秀才辩解道:“我尚未赴任,何来赃款?”汤斌回答:“你还记得当年书铺之事吗?你做秀才时,就已对金钱垂涎三尺。如今侥幸成为地方官,难免会伸手偷盗,沦为戴着乌纱帽的盗贼。”秀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老者竟是汤巡抚。他羞愧地辞去了官职。 这个故事或许让人感到汤巡抚过于严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何不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毕竟,他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 那么,汤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河南商丘人,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进士及第,康熙时任江苏巡抚,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汤斌前往江苏赴任时,乘坐牛车,仅有一名老仆相随。途中,他遇见一位知县,对方骑马扬鞭,仆从众多。知县的家奴见牛车挡道,上前呵斥汤斌主仆让路。汤斌身为从二品巡抚,对方仅为七品芝麻官,品级相差悬殊,但他却主动让路。住店时,汤斌再次遇到这位知县,对方得寸进尺,逼汤斌将上房让给他,汤斌依然宽宏大量。 据冯景《汤中丞杂记》记载,汤斌在巡抚任上,其夫人和公子皆穿粗布衣裳,每日下饭菜仅为一碟青菜和一块豆腐。离开江苏时,他的行李不过是两篓旧书。 汤斌去世时,衣衫褴褛,卧于破旧木板之上,家中仅有八两俸银。幸得好友徐乾学尚书资助白银二十两,方能成殓。 汤斌深知前程对那个京城秀才的重要性,但他更明白操行的重要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汤斌阻止了他的为官之路,同时也阻止了他由贪一钱而贪千钱万钱,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