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驴效评估之道
寓言故事 阳光智慧 0 2025-01-15
在一片广袤的田野上,有一位勤劳的农夫,他拥有一家充满活力的农场。每年年底,农夫都会对那些为农场辛勤工作的驴子们进行奖励。那些表现最出色的驴子每天可以享用15根玉米棒子。然而,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十头驴子共同劳作,农夫渐渐发现,要公正地评定谁的表现更好,谁的表现更差,变得愈发困难。面对这一难题,农夫不禁感到头痛。 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农夫向村里的长者请教。这位长者曾在南方的一家工厂工作过,见识过不少世面。他告诉农夫:“这么多驴子,要想公正地评价它们的表现,就需要引入一套驴效评价体系。”农夫听后顿时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问道:“那么,究竟该如何操作呢?”长者微笑着回答:“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让这些驴子互相打分,根据你的判断,结果自然就明了了。” 农夫如获至宝,立刻回到农场,将众驴子召集起来进行相互打分。面对农场历史上的首次打分,许多驴子既感到新奇又忐忑不安,因为这关系到他们下一年的口粮。那些负责拉车的驴子中,有两头是从其他农场跳槽过来的,她们有过打分的经验,于是悄悄地互相通气:大家都给彼此打高分,多说好话。那些负责犁地的驴子虽然辛勤劳作,但脾气不佳,经常踢人;负责拉磨的驴子默默无闻,与其他驴子关系疏远,很难找到她们的缺点;其他驴子只能凭印象给她们打分;而农夫的坐骑“果老驴”任务单一,就是载着农夫出行,因此其他驴子都对她敬畏有加。 经过统计,打分结果出来了:“果老驴”分数最高,两头发达来的拉车驴次之,再次是负责拉磨的驴子,排在后面的是负责犁地的驴子。农夫立刻宣布了奖罚决定:排在前列的“果老驴”和“跳槽驴”,每天的玉米棒子增加到15根;排在最后的几头犁地驴被减去了数量不等的玉米棒子,其中五岁的犁地驴减得最多,竟有5根;排在中间的驴子不增不减。 听到这样的结果,五岁的犁地驴等驴子们纷纷表示不满,找到农夫理论:“我们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干的活最多,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农夫回答道:“我也知道你们辛苦,但这个结果是大家评出来的,我也不好轻易更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只能尊重大家的意见。”听了这话,众犁地驴怒火中烧,尥着蹶子,踢开了围栏,离开了农场。 “果老驴”得到奖赏非常高兴,载着农夫更加趾高气扬;两头发达来的拉车驴暗自窃喜;负责拉磨的驴子依旧平静,玉米棒子没增没减。 由于绝大多数的犁地驴都离开了农场,农夫无奈之下,只好将得分高的“跳槽驴”等部分拉车驴调整去犁地。她们很不情愿地听从了农夫的安排。 事情似乎得到了解决,再也没有驴尥蹶子了,也没有了拉车驴的窃窃私语,拉磨驴一如既往地迈着缓慢的步子默默拉磨。然而,农夫很快发现,地犁得深浅不一,大不如前。他陷入了沉思,难道村长介绍的互相评价的办法错了吗? 管理启示: 管理的真谛不在于做了什么,而在于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更不等于年终打分,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往复不断、逐步提升的PDCA循环。有效的绩效考核既要考核被考评人已经做出了哪些业绩,还要考核未来能够做出哪些业绩(能力和潜力);既要考核最后的结果,还要考核达成结果的过程,这才是对被考评人全面评价的方法。 图片名称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