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炎炎夏日,我们常能看到那些生活在空调房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稳定,体温变化范围极小,大约在16℃至26℃之间,总共不超过10℃。而大自然中的植物,以南方为例,24小时内经历的气温变化则非常剧烈,从4℃到42℃,温差高达近50℃。
那么,在生命力的坚韧与柔韧幅度上,是生活在恒温环境中的孩子更为坚强,还是经历四季变换的草木更具韧性呢?答案显而易见。
然而,当我们回顾那些孩子们的父辈,他们的生活跨度与草木相似:在劳动时,他们身处户外,气温从4℃到42℃;在闲暇时,尽管室内温度相对稳定,但也不过是在0℃至36℃之间。
这种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那些经历更大气温跨度的人,更能细腻地感知世界的点滴变化。这些细微之处包括:冬日的霜花、室内毛巾结冰后的硬条、热水流过水龙头时发出的铜香、大雪纷飞中热心助人的行人等等。
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往往能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童年时见过毛巾结冰的医生,在给病人输血时,会提醒护士注意血液的温度;而闻过水龙头铜香的作家,在创作小说时,笔下的人物会更加注重技术性和逻辑性;见过大雪纷飞中热心助人的行政官员,在管理城市时,会更关心市民的需求。
一个人的领导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及感知程度。是仅仅关注“人”,还是深入理解“人、人文、人的生存方式”,乃至感知“人”的全部细枝末节,包括生理、心理、家族、企业、文化习俗以及婚姻界限等。
美国生物学家霍夫曼曾进行过一项实验,结果显示,人对气温变化范围的适应能力,最终将影响人类种群的遗传能力。这意味着,生存环境越优越,人类的遗传能力可能越弱,在面临严重自然灾害时,抵御能力也将相应减弱。这也是专家和学者们反复思考的问题:人类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又毁灭了什么?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