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镇:探寻乡村新风尚
校园故事 阳光文心 0 2025-01-15
重建希望之光 在四川汶川地震的废墟上,洛水镇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人类的团结。2008年,面对八级地震的浩劫,无数志愿者投身于救援工作,我也其中一员。 在黄继光团空降兵部队的协助下,我们仅用两天时间在倒塌的房屋中清理出空地,为孩子们搭建起帐篷学校。我和其他几名志愿者大学生,成为了该校的初创团队。 帐篷学校落成后,洛水镇的村民们纷纷前来参观。重建家园的任务迫在眉睫,而能将孩子们从废墟中解救出来,送进帐篷学校学习,成为了村民们最大的期待。 招生当天,场面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向我们询问学校的课程设置、入学年龄等问题。其中一位年约四十岁的阿姨,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安静地坐在帐篷区外的残裂花坛边,眼神空洞而迷离。 夜幕降临,村民们陆续离去。阿姨走到我面前,问道:“这里收六年级的学生吗?”我热情地回答:“收,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我们都欢迎。”我随手递给她一张学生资料表。 阿姨看到表格,眼泪夺眶而出。她痛苦地说:“我女儿如果没被砸死,也能来这上学。”她哭得无法自抑,我们志愿者也忍不住抹眼泪。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阿姨的情绪稍微稳定。她含泪笑着安慰我们:“没事了,打扰你们了。”然而,当我们追上去挽留她时,她突然说:“为您的孩子也报个名吧,从今天开始,她就是我的学生。” 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阿姨和很多送孩子上学的母亲一样,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写下她女儿的名字——杨露。 我以为,给杨露报名只是安慰伤心母亲的一种方式,却没想到阿姨会以这种方式回报我们的帮助。当天晚上,阿姨搬来了六箱珍贵的纯净水,等于从那时起,他们家的饮用水要省之又省。 然而,阿姨在离开时假装扭到腰,趁我们忙碌之际,偷偷离开了帐篷学校。我们志愿者纷纷追去,却在校门外发现杨露的坟墓,没有人再往前半步。我们明白了,这六箱水,是阿姨对逝去女儿的思念,也是她对生命的尊重。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