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高考背后:个体与集体价值的冲突
校园故事 智慧阳光 0 2025-01-15
奋斗之路 一位教师曾在课堂上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名叫李明,来自偏远的山村,是村里历史上第一位大学生。正如许多励志故事一样,李明发愤图强,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并在一家知名企业找到了工作。兴奋地告诉老师自己的近况后,老师好奇地问:“你的工资如何分配?”李明回答:“我每月只留500元自用,其余全部寄回家,供父母和正在上高中的妹妹。”在那个城市,500元的生活费仅能租一个小屋,剩下的300元还要省吃俭用。这对于许多女大学生来说,300元已足够她们的正餐,更不用说零食了。李明的生活艰辛程度可见一斑。 听完李明的回答,老师关切地说:“你这样不累吗?你应该多为自己留些钱,让自己过得轻松些。”李明不解,表示:“可是家人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不能那么自私。”我们都对李明表示敬佩,同时对老师的话产生了疑问。 老师继续说道:“你们真的认为这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是最好的吗?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事?”老师接着讲述故事:几个月后,李明再次给老师打电话,抱怨说:“老师,我觉得好累。村里的人都知道我能挣钱了,不时到我家借钱,爸妈不知道我的状况,总是慷慨地借给别人,然后又来找我。妹妹说她对音乐很感兴趣,想让我给她买小提琴,并供她上音乐学院,我真是烦透了!”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现在,你们该明白了吧。并不是说‘舍己为人’不好,但即使是超人,也应付不了别人的无度索取。所以当你要‘为人’时,首先须想到‘为我’,只有先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有精力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否则,一味地牺牲奉献,没几个人受得了。” 这个故事同样适用于高考生。 许多考生表示,他们高考是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然而,他们也发现,当成绩好时,家人的期望就会增多,总是期望他们能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光宗耀祖,这使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当成绩差时,有些父母表现得极其失望,并不断打击他们,给他们施压;有些父母虽表现得很体贴,却让他们感到愧疚,更有压力。长期下去,只会使他们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影响学习成绩,更影响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从上面的故事中得到教训——高考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的发展,我们可以自私地去高考。 像李明那样,村里人对他的误解是他有能力挣钱,必定家资丰厚,自己去借钱即使不还他也不会计较。家里人对他的误解是他每月赚那么多钱,肯定不会计较借些钱给别人,再说都是乡里乡亲,还能让我们有面子。妹妹对他的误解是哥哥能挣钱了,也一定有能力送她上音乐学院。这些误解其实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在潜意识里必定有虚荣心,只想让村里人和家里人看到他优秀风光的一面,自己在背后要付出的代价却只字不提,所以最后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同样的,为了别人和虚荣心而学习、考试,你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的闲言碎语和期望所吞没。 因此,我们应该确立好自己的目标,要知道,高考只是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个过程而已。不是只有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才有成功的可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作出最好的选择,让自己以轻松的状态面对将来的挑战,才能更稳当、更持久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