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回忆里的高考时光
校园故事 阳光智慧 0 2025-01-15
青春岁月里的高考记忆 在那些静谧而充满挑战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与思考带来的愉悦和满足,这种体验是无法用其他方式来比拟的。 回想那个时代的高三学子,他们很难想象我们那一代,也就是77级、78级,是在一种完全自学、自我总结、自由探索的环境中度过高三时光的。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心中并没有考上大学的意识。那时,大学已经停止招生,学校教育更多地强调中学毕业后投身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此,上大学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从未为自己的未来做过任何规划。然而,有一次在课堂上,历史老师讲述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并朗诵了他的词《满江红》,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意识到在学生时代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我那时非常幸运,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在的中国对外贸易大学)毕业后自愿来新疆工作的。老师对时事非常关注,我经常去他家里阅读那时少有人能看到的《参考消息》。大约是在1973年7月的一天,我在老师那里看到一篇署名为张铁生的文章,讲述了他白天劳作,晚上疲惫不堪,没有时间复习功课,最终只能交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了一篇关于录取大学生方式的文章。他在文中对这种录取方式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把真正的劳动者排除在外。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以为我们的未来之路再次被封锁。 有一天下午,我去老师那里读报。老师点燃一卷莫合烟,突然对我说:“文涟,要好好读书,这种局面不会长久。要对考大学有所准备。”我听了,内心深受震撼。是的,我的中学生活即将结束(那时没有高中,初中只上两年),真的要一辈子在农村干革命吗?农村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这点文化真的能改变农村的命运吗? 4年后,一个夏天的午后,我们背起行囊,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满怀激情地前往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但那时的我,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默默的打算,那就是一边积极劳动,一边努力学习,随时准备着被推荐去考大学。然而,我想报考什么样的大学,在大学里想学习什么专业,我心中一片茫然,也没有人能给我指引。一次,家里来了一位新疆大学的老师,他是来附近部队看望儿子的。看到我正在读一本政治经济学的书,他问我未来的打算。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点头称赞我有志向,并问我想报考什么专业。我举起手中的书说:“这挺有意思的。”他笑着说:“哦,那很好,学成后会很有用。”我半懂不懂地笑了笑。我期望着大学能够到农村招生时,他能帮帮我,给我一些建议,或者在录取时给予照顾。那时的我,已经开始有了在关键时刻利用关系网的念头。 然而,形势的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就在我下乡的那年秋天,传来可以考大学并且当年12月就要开考的消息。我们青年点的所有知青都被组织起来,白天劳作,晚上复习。我记得那时爸爸的单位还派了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技术员来给我们辅导。我们学习非常刻苦。农村里常常停电,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用瓶子做的石油灯,停电时,就点着它学习。第二天醒来时,我们互相看着,脸上都是被油烟熏黑的痕迹,鼻孔里都是油腻。有一次,轮到我烧火做饭,天还没亮,我就来到集体伙房的炉子旁,一边借着火光看书学习,一边不停地往炉膛里加煤。结果那天早上是蒸馒头,我多加了煤块,结果火苗被压死,蒸出的馒头硬得像石头一样,根本不能吃。因此,我被知青伙伴们好好地责备了一顿,他们以为我复习得太疯狂了,哈哈……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