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师育儿心得分享
校园故事 智慧创造者 0 2025-01-15
蒋老师画像   高三开学伊始,迎来了新的一批教师。在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们满怀期待,随着铃声的响起,一位男老师走了进来。我认出了他,他曾是中考时监考我们考场的人。   班长一声令下,我们起立。正当我们准备坐下时,老师突然开口:“同学们好!”我们一愣,迅速回应:“老师好!”声音略显杂乱。   “我姓蒋,草头蒋。”他自我介绍道。   “蒋介石的蒋?”一些同学好奇地问。   “对,就是蒋介石的‘蒋’。”他微笑着,亲切感顿时弥漫开来。   随后,他为我们分析了高考形势,提出了上语文课的要求,最后话题聚焦在作文上。他要求选出几名同学带领全班批改作文。我深知自己将是其中之一。选举结果公布后,我站起来向他点头,却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我脸颊通红,对掌声总是感到羞愧。晚上,我们几个在他的办公室开会,他提出了要求,我必须每周写一次总结。我并不热情,甚至有些抵触。我说:“我们几个轮流写吧,每次一个人负责。”我把他的要求当作了负担。但他依然没有生气,只是坚持让我们积极参与。   第一次作文课,我内心忐忑不安,就像一个队里的头号射手在新教练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我从一首现代诗中提炼出观点进行作文。当时心态极不稳定,却又保留着高二时激扬文字的风格,便拟题为《中国的皱纹》,从华夏文明的源头写到眼下的世纪之初,不足一千字却横跨上下五千年。我自己很不满意,但心想还算及格吧。第二周讲评时,有几篇别人的范文。蒋老师单独对我说:“你作文文采不错,但内容有些空洞。”我有些不以为然,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现在想来,我的那篇作文确实缺乏血肉。   他提到了我上届的学生霍明栋的《中空的芦苇》,文笔不错,可惜高考成绩不理想,又来复读,但写完这篇作文就去上专科了。他还提到了郭璞的《只可触摸》,文笔细腻,行文流畅。郭璞是我们那届中很入世、很张扬的女生,外语很好,敢和男生一起踢球,后来考上了人民大学。我当时心态极不端正,对谁都不欣赏。但后来我常读她的那篇《只可触摸》,听她轻轻说:“没有人知道奶奶从16岁到60岁心里一直不曾泯灭的梦想,更无法体味她历尽沧桑后悲凉的心情,就像我在炫目美丽的年轮上只能轻轻触摸,连流泪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她的生命是我和我的父辈榨干的呀!”我很惭愧自己当时只是空喊:“树啊,你能容纳多少年轮;中国,你又能容纳多少皱纹!”我还不同意蒋老师说我内容空洞,在一次作文《感悟豪放》中影射蒋老师,说:“放眼九洲,豪放难寻,难道你被大而空的帽子扣杀了吗?”现在想来那是多么愚蠢无知,而蒋老师却仍会在文后夸我极有文采。   英语老师曾告诉我们,他放假后到了曲师大,蒋老师教他打游戏——就是教我们语文的蒋老师。我们倍感惊异,他说:“你们不知道啊,我们两个是好朋友。”我们便开始想象,蒋老师那时是怎样的一个青年,打游戏吗?怎么想都无济于事,我们都无法摆脱他现在温和亲切的形象。   他曾在课堂上用半小时给我们讲当时热映的《康熙帝国》,不时带出他自己的观点,同时给我们空间,让我们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当时,我很喜欢看书,但一直缺乏判断力。我读了余秋雨的散文,感觉文化色彩挺浓,有人称赞,我就学习;有人批评那是妖艳的文化口红,我又唯恐躲避不及;余秋雨自己用“君子行度”回应,不久又有一位作家批判。我是彻底迷失了。而在这时,蒋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走出沼泽。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