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效应背后的消极反思
校园故事 阳光创想者 0 2025-01-15
时光印记 我自幼生活在母亲的影响下,她是一位中学教师,对我的教育颇为严格。然而,在我9岁那年,母亲不幸离世,留下了我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虽然工作繁忙,但始终关心着我的成长。我是一个性格内向、谨小慎微的好学生,很少让父亲为我操心。 我的童年时光主要在东郊纺织城的西北电建四公司子校度过,这是一所普通的子弟学校,却有着几位极富魅力的老师。我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有很多小伙伴,我们经常一起玩耍,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高中时期,我进入了省重点的西安中学就读。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需要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虽然学业繁重,但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我不算是最顶尖的学生,但各类竞赛总能获得二、三等奖。直到大学,我才真正见识到了全国奥赛获奖者的风采。 实际上,我在高考前就已经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按照规定,我可以不用参加高考,但学校要求我必须参加,以此来证明我的实力。我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只要能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不辜负保送生的荣誉就可以了。那一年,理科考试共有五门课程。除了语文外,我的数、理、化、英语水平都很平均。考前,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只要正常发挥,取得高分并非难事。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考了第一名。 很多时候,成功都是机遇与运气的结合。我认为成为状元也是如此。如今回想起来,“状元”这个称号给我的影响,消极的成分要多于积极的。无数的赞誉如潮水般涌来,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在知道我是“状元”后,都会对我投来异样的目光。那时的我年仅18岁,涉世未深,很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这样的心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能会让我变得不够坚韧,甚至难以承受。 实际上,高考的前十名,甚至前一百名,大家的智力相差无几。考第一无非是运气好,并不能说明什么。据我所知,曾经有一位理科状元考入了北京大学,但两三年后就退学了。我自己在1997年生病住院,休学一年后回来读完本科,也离开了学校。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成功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