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流转,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逐渐变得孩童般纯真。如今,他已迈入古稀之年,步履蹒跚,如同孩童学步,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吃力。屋内传来父亲走路的声响,与八岁孩童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让人辨不清究竟是谁在踉跄前行。
有时,饭菜不合胃口,他便索性不吃;天气转凉,催他添衣,却要哄上半天。在庭院中,父亲边走边吹口哨,那曾经的威严,早已消失殆尽。
父亲似乎变得有些“人来疯”。家中来客,他会故意提高嗓门与母亲交谈,甚至与客人争抢头锅饺子——尽管明知家中来客,母亲不会与他争执。客人离去,他又立刻变得谦卑,向母亲赔不是。
每次外出归来,父亲总会问:“你妈呢?”若母亲在家,他便不再多言;若不在,便会转身去找,不厌其烦地将母亲寻回。
记得一次,父亲晨练归来,母亲说他脸没洗干净,眼屎还粘在脸上。父亲不信,认为自己出门一圈,别人并未发现。母亲笑着说,别人不好意思提醒。母亲的话语中充满了关爱。
家中若有破铜烂铁、废旧报纸或塑料瓶,父亲都会兴高采烈地拿到废品站去卖,将所得的三元五元私藏起来,作为自己的“私房钱”,用以购买零食或外出就餐。
父亲曾十分节俭,从不肯外出就餐,也不吃零食。如今,子女已长大成人,开支不大,他便变得大方起来,常光顾小摊,品尝“豆腐沙锅面”——一碗只需一元五角,不放肉,不放虾米、紫菜、海带和豆腐。他尤其钟爱板肉夹烧饼,那是新疆特有的一种美食。
有一次,父亲向我抱怨母亲:“我每次只夹一块钱的肉,有一次烧饼太大,我夹了两块钱的肉,你妈就说我浪费。”我忍俊不禁,这个曾经的严肃父亲,竟成了一个小馋猫。我掏出五十块钱给他,让他专门购买板肉夹烧饼,并叮嘱他不要告诉母亲。父亲欣然接受,离去不久,便听到他向母亲炫耀:“女儿给我五十块钱,让我买板肉夹烧饼,你看,还是女儿疼我!”
想到这里,我不禁一阵心酸——我们逐渐长大,父亲却变得愈发孩童般,那份感觉,犹如云亮诗人笔下的诗句:
父亲老了,站在那里,像一小截地基倾斜的土墙……父亲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像个孩子,我和父亲说话,父亲总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一时领会不出我的意思,便咧开嘴冲我傻笑……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父亲正朝着街口走去。我赶紧走过去叫住他,问他要去哪里。他像一个等待大人回家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说是在等我,担心我找不到家走丢了。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感动,鼻子一酸,泪水模糊了双眼。心想:你连自己的方向都搞错了,还担心我会走丢,这深沉的父爱啊!我扭过脸,不让父亲看见我的泪水,让他带我回家。走着走着,我停住了脚步,但父亲毫无察觉,依旧向前走去。夕阳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看着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