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遥远的唐朝,一位名叫王少元的少年,自幼便失去了双亲。他的父亲在一场战乱中丧生,而他的母亲则在他出生不久后便撒手人寰。王少元在战乱中侥幸存活,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悲痛的愿望:找到父亲,将其安葬。
年幼的王少元,虽然未曾见过父亲,但在模糊的记忆中,他似乎依稀记得父亲的面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身影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他只剩下了一个粗略的位置。在战乱十余年后,如何在茫茫白骨中找到父亲的遗骸,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困惑。
有一天,王少元听人说起了一种验亲的方法:将自己的血液滴在死人的骨头上,如果血液能渗入骨头,则说明他们是亲子关系。怀着对父亲的思念,王少元决定尝试这种方法。
他残忍地划破了自己的肌肤,将鲜血滴在荒野的白骨上。从破晓到黄昏,他匍匐在荒冢之间,不断寻找着父亲。他的心比他的伤口更痛,全身刺满了小小的破口。他成了一座血泉,不断地流出血来。
经过十天十夜的寻找,王少元终于找到了一具枯骨。他滴下的血,那骨头立刻接受了,深深地吸了进去,仿佛在拥抱他的血液主人。王少元终于流下了眼泪,将枯骨虔诚地抱回家,重新安葬。
虽然这种验亲的方法并不一定准确,但这个故事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那个少年寻根问祖的真诚之心。他用鲜血诠释了对父亲的思念,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与珍贵。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