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心中,父亲的形象如同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还精通篆刻艺术,擅长描绘写意花卉。他的印章初学浙派,后转向汉印。此外,他还是一位乐器高手,精通琵琶、胡琴、笙箫等多种乐器,其中尤以胡琴技艺最为精湛。他认为胡琴虽看似简单,实则变化无穷,需要双手功夫。他拉的胡琴弓子硬朗,松香涂抹得厚实,音色刚亮。他自刻胡琴码子,认为市售的无法与之相比。
父亲酷爱养花养虫,曾精心照料一盆素心兰,但不幸在母亲去世那年枯萎。此后,他再未养花。母亲离世后,他亲手为她制作了数箱冥衣,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用各种花素色纸作为材料,精心制作。他制作的皮衣细腻入微,能分辨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皮等材质。
父亲性格随和,很少发脾气。他深爱孩子,喜欢与孩子们玩耍。春天来临,他带领孩子们到麦田放风筝,放飞的是他自己制作的蜈蚣风筝。他还擅长制作各种玩具,如小桥、小亭子、水晶球等,并在其中养着金铃子。他还擅长制作花灯,如纺织娘、荷花灯、西瓜灯等,让孩子们在夜晚欣赏。
父亲对我的学业关心而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优异,他总是把我的作文拿给亲朋好友欣赏。虽然我的数学成绩不佳,但他从不责怪,只希望我能及格。他画画时,我会在旁边观摩,其余时间则由我自己翻阅画谱。他对我写意花卉的欣赏能力有限,但我喜欢画鲜艳的大桃子或瀑布。我写字时,他给我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学习“张猛龙”字体。初中时,我爱唱戏,他为我伴奏。我十六岁时初恋,他给我出主意写情书。我十几岁时学会了抽烟喝酒,他也会与我分享。
我和儿子的关系同样融洽。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儿子那时刚从幼儿园毕业,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学会了汉语拼音,给他回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关进“牛棚”,孩子们对我依然亲近。儿子曾因“窝藏”同学而让我和妻子感到为难,但我们最终明白他的行为是正确的,我们对他和同学之间的友情缺乏理解。
父亲曾说过:“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道出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如今,我和儿子也如同兄弟般相处,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