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抉择,残酷现实弟弟救赎
亲情故事 阳光智慧者 0 2025-01-15
勇敢踏上新征程 在我记忆中,弟弟第一次踏进北京的那一年,恰如我当年一般年轻。在父母眼中,那不过是孩子一个,尤其是一个从未出过县城、未曾见过火车的农村少年。母亲电话那头,语气中满是担忧:“要不你回来接他吧,那么大的北京,万一走丢了怎么办?”我回忆起自己多年来的独立生活,坚定地拒绝了她。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弟弟对我的冷漠感到不悦,但父母不识字,他只能依靠自己。我能想象他从小县城到市里坐火车,在陌生的火车站不知如何买票的种种困难,但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鼻子下有嘴”,便挂断了电话。那天晚上12点的火车,母亲提前五个小时便将他送到了车站。他一个人拖着大包小包,在火车站候车室里坐到外面的灯火都暗了,最终还是忍不住给我打了电话。我听着他几乎是以哭诉的语气提起周围几个老绕着他打转的小混混,便劈头问道:“车站民警是干什么的?!这么晚了还来打扰我睡觉,明天车站见吧。”弟弟也高声丢给我一句:“车站也不用你接,用不着求你!”我说:“好,正巧我也有事,那我们大学见。”我举着电话,听见那边嘈杂的声音里,弟弟低声的哭泣,有一刹那的心疼,但想起自己当初那个到处碰壁又到处寻路的自己,还是忍住了,轻轻将电话挂掉。 弟弟不善言辞,又略带羞涩,普通话说得蹩脚,一看就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少年。他一个人在火车上,不知道厕所,水都不敢喝。又是个不舍得花钱的孩子,八个小时的车程,他只啃了两袋方便面。下车后不知道怎么走,被人流裹挟着,竟是连出站口都找不到。总算是出来后,一路上挤公交车,没听到站名,坐过了站,又返回去。等到在大学门口看见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出来。看着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嘴唇干裂,头发蓬松,满脸的汗水,额头上不知哪儿划破的一道轻微的伤痕,我终于放下心来,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可以一个人闯到北京来。” 临走的时候,我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他站在一大堆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的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时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且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年少的弟弟,对于这句话,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只是几年,便变得如此的不近人情?他之所以千里迢迢地考到北京来,原本是希望像父母设想的那样,从我这里获取物质和精神的多方支持,却没想到,连生活费,都要自己来挣。 一个月后,弟弟打过电话来,求我给他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是个敏感的男孩,没说什么话,便“啪”地挂断了。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过来。她几乎是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也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一个人在北京,又那么小,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给母亲解释,才能让她相信,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不自己走出一条路来,贫困只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碰壁,总是会有,但也恰恰因为碰壁,才让我们笨拙的外壳迅速地脱落,长出更坚硬的翼翅。 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是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无价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工作不是多么的轻松,钱也算不上多,但总可以维持他的生活。我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言语,吃了很长时间,他才像吐粒沙子似地恨恨吐出一句:“同学都可怜我,这么辛苦,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连给同学写封信的时间都没有;钱又这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曾经被人耻笑,因为丢掉50元钱,我在宿舍里哭了一天,没有人知道那是我一个月的饭费,而我,又自卑,不愿向人借,可还是抵不住饥饿,我在学校食堂里给人帮忙,没有工资,但总算有饭吃。你在现实面前,如果不厚起脸皮,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的。”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