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育儿智慧结晶
亲情故事 科技之光 0 2025-01-15
家庭的力量 我的母亲,一位辛勤的园丁,曾被称为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小姐”。她曾经有过一段优越的生活,接受过教会学校的教育。然而,为了爱情,她毅然放弃了一切,从省城济南来到了破败的聊城,租住在一间简陋的农房中。 父亲,在37岁那年不幸瘫痪,那是我还年幼,寄居在外婆家。医生诊断,他的瘫痪源于一次劳累过度的出差,途中淋雨致病。我想象不出,当年那个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父亲,是如何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从那时起,母亲默默地照顾了他几十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也从未见过她对父亲发火。 父亲卧床不起,他总是焦急无奈,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早日长大,帮助母亲分担家务,支撑起这个家。12岁那年,我回到家中,开始承担起挑水、做饭、垒鸡窝、拾柴火等家务。后来,父亲又把我送到农村,让我在参加学校支农劳动的同时,体验农村生活。从高中到大学,我在割麦子比赛中总是名列前茅。 高中时,我的假期基本上都在工地上度过。有一次暑假,父亲让我去建筑工地当小工,30天的假期,我在工地上干了整整29天。太阳晒得我皮肤又红又黑,手上满是新旧血痕。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了下来。 父亲久病在床,心情烦躁,经常对母亲发火,但母亲总是以宽容化解家庭的阴霾。奶奶时常住院,父亲病情时好时坏,母亲除了上课,还要照顾病人和孩子们。尽管生活艰难,她从未忘记帮助他人,每月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的亲戚。 母亲对我发火的唯一一次,是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正值“文革”,我因为害怕被男孩起哄,不愿留在课堂上,便背着书包回家。母亲见状,怒火中烧,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虽然我害怕得直哭,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自学了一学期的课程,不仅没有落下,反而因为自学,知识更加扎实。 母亲的坚强和从容,是我们家最强大的精神支柱。她乐观、善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以平和、微笑的态度面对。父亲则教会了我们坚持和热爱。瘫痪后的40多年里,他忍受着支气管炎、肺结核、心血管和胃病的折磨,每年都要病危住院数次。然而,所有医生的预言都错了,他每次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甚至在年逾古稀的时候,竟然站了起来。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工程师,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一次,我接父亲来公司参观。他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了对我的信任和鼓励。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在田间、工地挥汗如雨的少年。 在很多人眼里,我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奇迹;而在我看来,真正创造奇迹的人,是我的父母。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