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35年的德国格廷根,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季羡林踏上了留学的征途。他的房东女儿,伊姆加德,那时的她正值芳华,二十三岁。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异国他乡相遇。
季羡林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完成论文的打印。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他陷入了困境。然而,伊姆加德的出现给了他希望:“我家的工厂淘汰了一台打字机,我想练习打字。”这份善意的帮助,让季羡林欣喜不已。
在伊姆加德的协助下,季羡林完成了数百万字的论文。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友谊日益深厚。有一天,在森林咖啡屋,伊姆加德突然问季羡林:“当我们七十岁时,你还会带我来喝咖啡吗?”季羡林沉默了,他的内心充满了挣扎。
季羡林明白,如果他留在格廷根,就意味着抛弃了祖国和亲人。而他的初衷是学成归来,为国家效力。经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他做出了决定——回国。
那个凌晨三点,论文终于打完,季羡林告诉伊姆加德:“我要离开了,我的祖国需要我。”伊姆加德哭泣着央求他留下,但季羡林坚定地摇头:“这里只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回到祖国去。将来,一定会有一个比我更好、更能呵护你一生的男子出现的。”
四十三年后,1988年,季羡林率团访问德国,却未能找到伊姆加德。直到2000年,一位女导演在拍摄季羡林的传记片时,才得知伊姆加德的下落。原来,伊姆加德一直住在格廷根,她等了季羡林六十年。
当女导演向伊姆加德提及季羡林时,她潸然泪下:“是羡林季吧,我们都这么叫他。我一直在等他。他还好吗?”得知季羡林依然健在,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我一直在等他回来,我的手指依然勤快灵活呢,我还能打字!”
1988年,当季羡林回到格廷根时,伊姆加德就住在楼上,只是楼下的新住户不认识她。这位坚忍的女人,为了季羡林,付出了她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