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课文背诵苦,再读感悟万重山
微小说 阳光智慧 0 2025-01-15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我们行走在繁华的都市中,被时光的脚步匆匆追赶。然而,那些不经意间被唤醒的往昔记忆,却总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成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于是,“回忆杀”这个词汇应运而生,它让我们在回忆中感慨时光的流转,感叹岁月的无情。那些珍藏的明信片、那些尘封的磁带、那些年看过的老电影、那些陪伴我们走过的同窗好友……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怀念和淡淡的忧伤。 在这些回忆中,我们曾背诵过的课文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年岁的增长,再次阅读这些课文,那些曾经模糊的理解如今变得清晰,那些深埋心底的情感也再次涌现,如同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 父母的老去,让我们对朱自清的《背影》有了更深的感悟,不再去调侃那般的矫情。步入社会,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日夜奔波,而未来的路在何方,不得而知。此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成为了我们前行的动力和宽慰。 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让人心生抵触。当时,我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老师的教法也无非是“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这三大法宝。老师还会说:“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 如今,我们步入而立之年,再次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越发能够体会到他的情感。他笔下的“物是人非”,恰好击中了我们的心。再读《故乡》,鲁迅先生曾经的跌宕起伏,如今终是懂得,不禁心生戚戚之感。 文中,作者描述了儿时的玩伴闰土,那个活泼、机灵、勇敢的乡村少年,初见时的欢乐,成为好友后的欣喜,一切都历历在目。然而,多年以后再相见,闰土却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生活重担压垮的中年人,和自己形同陌路。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当昔日小伙伴脱口而出那声“老爷”时,我们终于知道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已经再也回不来了。这些成长的代价,让我们感到惋惜。就如,那些重新联系的老同学,时不时让我们帮忙点赞、投票,当年的情谊已经无从谈起。 在笔者的记忆中,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先生的《项脊轩志》让人回味无穷。初读此文,我们心智未熟,作者深埋其中的情感难以捉摸。文末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多么平淡无奇的陈述句,当时背诵时,只是顺嘴而过。 经历了生死离别,我们才开始慢慢懂得这句话背后的巨大悲痛。时间有了度量,思念变得可数。“亭亭如盖”四字,将一个活生生的灵魂拉入故事之中,让人瞬间感受到那种悲壮,仿佛人就站在高大的枇杷树下,无法逃脱,只能深陷其中。 生老病死,这些文学中永恒讲述的话题,记录的都是我们要去度过的一生。那些我们曾经朗读背诵的课文,让我们在学习的阶段得以认字识文、明晓事理。文以载道、字以陈情,文辞之外,还有更多意蕴需要历经时日方可明白。当我们读懂之时,回忆袭来,青春已远。 少时不知书中意,再读已过万重山!致我们曾经背诵过的课文 岁月如歌,我们曾背诵过的课文,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见证了我们从无知到成熟的过程。它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当我们再次回首,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头。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