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真实事迹,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当儿子刚刚踏入小学门槛之际,父亲不幸离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以一抔黄土作为最后的告别。
母亲没有再嫁,辛勤地抚养着儿子。在未通电的村庄里,儿子每晚在昏暗的油灯下勤奋学习,而母亲则在一旁细心地缝补衣物,将深沉的母爱一针一线地融入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儿子的奖状堆满了斑驳的土墙,他也如同春天的新竹一般茁壮成长。看着儿子高出自己半头的身影,母亲的眼角充满了欣慰的皱纹。
随着秋天的到来,儿子考入了县重点中学。然而,母亲却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无法从事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那时的县重点中学,学生每月需要向食堂交付30斤米。儿子知道母亲无法负担,便提出要退学帮忙务农。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疼爱地说:“孩子,你这份心意我十分感动,但学业不能中断。放心,我会想办法供你读书。你先去报名,我马上给你送米去。”
儿子坚持要退学,母亲却坚决反对,甚至用巴掌打了儿子,这是他16年来第一次挨打。最终,儿子还是去了学校,母亲则默默地望着他的背影。不久后,县一中的食堂迎来了迟到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走进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称重的熊师傅打开袋口,一看便皱起了眉头,说:“你们这些家长,总是想占点小便宜。看看这米,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食堂当成了杂粮店。”母亲脸红着连连道歉。熊师傅见状,便不再多言,收下了米。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是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钱,发现里面都是硬币,便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头卖茶叶蛋吗?”母亲的脸再次泛红,尴尬地表示感谢,然后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又一个月初,母亲再次背着米来到食堂。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