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沙漠之中,气候的变幻无常令人敬畏。白日里,烈日如火,沙石反射的热量几乎能将人烤焦;而夜晚,气温骤降,寒冷刺骨。然而,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印第安人却能够安居乐业,其秘诀就在于他们对建筑设计的独到理解。
印第安人在沙漠中建造的墙体,其厚度经过精心计算,恰到好处。这样的设计使得白天的烈日无法穿透向阳的墙体,直到日暮时分,墙体才开始慢慢散发热量,为室内带来温暖。如果墙体过薄,白日室内便如同烤箱,夜晚则无法释放足够的热量;反之,墙体过厚,虽然白日不会过热,但夜晚又因为热量无法传递而变得寒冷。
沙漠对于印第安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乐土。他们之所以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世代繁衍生息,关键在于他们建造的这些“度”恰到好处的墙体。
提及此,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三位渔民依靠捕鱼为生。他们各自拥有一只小渔船,饲养着数十只鱼鹰,每日辛勤劳作,以捕鱼换取生计。
鱼鹰的喉部有一个天生的皮囊,可以储存捕获的鱼。为了避免鱼直接进入鱼鹰的胃中,渔民们通常会在鱼鹰皮囊下方用一种坚韧的水草进行捆绑。
第一位渔民性格粗犷,对鱼鹰的捆绑过于宽松。结果,鱼鹰几乎将所有捕获的鱼都吞食了,渔民所得甚少。几个月过去了,他的生活依旧贫穷。
第二位渔民则过于精明,他将鱼鹰的捆绑得过于紧密。起初,鱼鹰几乎将所有鱼都捕获,但不久后,鱼鹰因饥饿而纷纷死去。最后,他只剩下一只渔船,生活比第一位渔民还要凄凉。
第三位渔民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对鱼鹰的捆绑既不过于宽松,也不过于紧密。鱼鹰捕获大鱼时无法吞下,只能吐出,成为渔民的收入。而鱼鹰每天只能吃到小鱼。这个渔民因此每天都有可观的鱼出售,不久便富甲一方。
世间万物,皆有度。度是一种分寸,是一种水平,也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在人生中,做到恰如其分,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在行事中,达到恰到好处,则是最大的学问。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