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群人中,总有一位被称为“餐桌上的指挥官”。当大家落座,服务员穿梭其间,这位“指挥官”只需轻轻抬起手臂,眼神交汇间,服务员便立刻心领神会,将菜单递至他面前,绝不会出错。
我记忆中的两位“指挥官”,一位是施老伯,另一位是L。他们点菜都颇有一套,但施老伯总是慢条斯理,常常在大家饥肠辘辘之际,他还在与服务员细谈凉菜。而L则有些“固执”,第一次点菜众人称赞,第二次便开始有人质疑,到了第五次,已是忍无可忍:“菜单给我!你敢再点一样的我杀了你!”
像我这样的点菜新手,不仅没有章法,还常常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再点个老鸭煲……嗯?点过盐水鸭了?”等到上菜时,看到那道看似难吃的牛腩,不禁怀疑:“这真的是我点的吗?!还是默默吃下去吧,要是表现出不喜欢,他们更会觉得我点得差了……”
昨日中午,合肥军张唐率队杀入南京大排档,我和小溪已等候多时。在南京大排档吃了十年,自以为也可以胜任点菜,但想起张唐的名声,便不敢轻易下手,生怕他慢吞吞地让大家都饿坏了。
张唐到来时,毫不客气地抓起菜单,在大家忙碌摆放餐具之际,他已迅速将菜点完。不一会儿,一道道菜便陆续上桌。首先是活珠子,他热情地分给风师娘和小克:“南京特产,来来,尝一个。”众人的表情各异,好奇、惊讶、赞叹或抗拒,场面煞是热闹。接着是臭豆腐大肠煲,他一边夹起一块臭豆腐,一边向风老师和叶行一解释臭豆腐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
接下来的白鱼、炒菊叶等菜肴,让我见识到了他点菜时顺应天时、地利的水平。“白鱼要先腌一下,不然肉太嫩筷子夹不起来。”他一边吃一边与风老师讨论。“这个盐水鸭做得不够好,看颜色就知道,太深了。”——他从不批评自己点的菜。
然后,他提议:“大家吃饱了?再吃点小吃。”众人虽表示“差不多了”,但糖芋苗、螺蛳和萝卜丝饼还是上了桌。“小时候最喜欢在街头吃螺蛳了。”张唐边挑螺蛳肉边深情回忆。
结账时,张唐问我:“南京有什么好的咖啡馆?”我推荐上海路,他却摇头:“紫金山天文台有一个,走,我们去那边。”这个主意,我从未有过“去紫金山顶喝咖啡”的念头。
晚上,他还是决定前往一个叫“长寿大酒店”的地方,下山后开车40分钟,直到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大桥南路附近。进入饭店后,在大家拉椅子、坐座位、去洗手的几分钟,他又迅速将菜点好。对于“快”,虽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赞美,但实话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美德!
“中午吃得有点油,估计你们也吃不动,晚上吃清淡点儿。”他毫不犹豫地为大家做了主。
先上来一碗土鸡汤,每人盛了一碗,都不禁叫好:“鲜!”接着是煮千张、煮河虾、煮黄鱼、青菜炒毛豆、烧藕饼等,全都不是流行的菜,却散发着浓郁的南京家常味,每道菜都做得比寻常更美味。哇!我内心深深觉得,很久没有在外面吃到这么好吃又接地气的菜了。我们常常在外面吃到一些精致但大同小异的菜肴,真正的美味,还是需要返璞归真。
普鲁斯特曾形容弗朗索瓦丝烧菜:“除去每餐必备食品之外,根据庄稼地和果园的收成、海鲜捕捞所得、市场供应、邻里馈赠,以及她自己的烹调天才所能提供的东西,另外添几道菜,因此,我们的食谱,就像13世纪人们在大教堂门上雕刻的四面浮雕一样,多少反映了一年四季和人生兴衰的节奏。”点菜点得好,也予人如此感受。时光流转,生命更迭,四面八方,来来,都到我们筷下来!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