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清华国学院初露锋芒,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极力推荐陈寅恪。曹云祥好奇地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启超回答:“他既非学士,亦非博士。”曹云祥再问:“他是否有著作?”梁启超答:“并无。”曹云祥犹豫道:“既非博士,又无著作,这似乎有些难以置信。”梁启超勃然大怒:“我梁某虽著作颇丰,但总计不及陈先生寥寥数语之价值!”曹云祥听后,深以为然,于是决定聘请陈寅恪。 陈寅恪在海外留学二十余年,专心致志于读书和研究,不仅精通中西学问,还通晓三十余种文字。他对“博士”、“硕士”等学位并不看重,因此未曾取得大学文凭。幸得梁启超独具慧眼,才成就了这位日后在清华园声名显赫的“教授中的教授”。按理说,陈寅恪对梁启超应心存感激,但关于陶渊明的争论,却使两人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国破家亡后,他坚决归隐,拒绝与新政权合作,这一行为引发了后世长期的争论。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道德沦丧,他虽无力改变风气,但至少不应同流合污。而陈寅恪则提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真实动机。同时,针对梁启超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实践,陈寅恪批评他“以自身经历解释古人志向行为”。 陈寅恪的批评尖锐而犀利,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批评,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吗?”陈寅恪笑着回答:“非也,我这样做正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是对他赏识和抬举的最好回报。”至于梁启超,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应道:“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低估了我们。”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