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那些行业翘楚充满敬仰,渴望能够成为他们一样的成功者。然而,我们更想了解的是,这些顶尖人才究竟是如何修炼自己,形成了独特的学习方法的?
以中国著名的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为例,他从4岁开始接触小提琴,8岁时便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更是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中,赴英国其创办的音乐天才学校深造。17岁便在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中荣获金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东方人,被誉为“罕见的天才”。
在一次国际媒体的采访中,吕思清被问及:“你在如此年轻时就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你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呢?”
吕思清却摇了摇头,苦笑着说:“说实话,学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天赋固然重要,但情商的高低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古至今,几乎无一例外,像勃拉姆斯、贝多芬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巨匠,以及现今的郎朗等音乐家,都是在童年时期经历了无数的磨砺才得以成才的。在事业领域,如果没有刻苦的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精神,即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更多的是针对大众的。而顶尖人才,他们大多采用的是痛苦的学习法。”
这里的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一个人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
媒体接着问道:“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魔鬼小提琴家,这个比赛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因演奏技巧要求高、演奏曲目难度大而令人望而生畏。作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东方人,你是靠运气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像讲故事一样缓缓道来:“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同行的还有我的老师和文化部的一位领导。那次旅途并不顺利,我们原计划先飞往意大利首都罗马,再转机到帕格尼尼的出生地热那亚。然而,罗马突起浓雾,导致飞机无法降落,只能改道飞往瑞士苏黎世。在苏黎世,我们等到罗马雾散了,才返回罗马。那次旅途我们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身心俱疲。在罗马,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只买到了从罗马到热那亚的末班机票。经过将近30个小时的辗转,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到达了热那亚。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大家累得像散了架一样。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在飞机上吃了将近30个小时的航空食品,味同嚼蜡的感觉实在令人不舒服。然而,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不行!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就是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这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熬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飘在云端,仿佛是在梦中拉琴。拉啊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的时候,老师才让我停下。幸好,意大利人吃饭时间晚,要是换到北欧去,我们那个时候出去吃饭就没餐厅开门营业了。在酒店附近的一家中餐馆,我捧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地喝到肚子里,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味的一餐……”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痛苦到近乎苛刻的修炼。2014年,被誉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经安排好了明后年的日程。但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事项,那就是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在他看来,练习永远高于一切。每天保证充足的练琴时间,并以专业态度练习,之后才能吃饭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这是吕思清的座右铭。成功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是辩证的关系,一个顶尖人才在人前有多辉煌,那他在背后就要忍受程度相当的痛苦。顶尖人才的终极快乐,只有在一步一步攀上峰顶,回头俯瞰最初那个自己的时候,才会真正体会到。遗憾的是,这样的快乐需要付出N倍的艰辛劳动方可获得,并且具有专属性,心存侥幸者不可复制。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