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昂,一位曾经靠售卖装饰肖像画起家的年轻媒体巨头,在短短十年内便跃升为法国最富有的50人之一。然而,这位商业奇才却不幸早逝,于1998年在法国博比尼医院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下了一项特别的遗愿:将他的4.6亿法郎股份捐赠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并设立了一项100万法郎的奖金,旨在解开贫穷之谜。
巴拉昂的这份遗嘱在法国《科西嘉人报》上公之于众后,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他在遗嘱中透露,自己曾经历过贫困的磨难,而最终以富人的身份离世。他决定将自己的成功秘诀——一个被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私人保险箱中的秘密——留给能够解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人。他承诺,即使无法亲自为解答者的智慧鼓掌,也能通过保险箱中的奖金表达他的敬意。
遗嘱发布后,报纸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信,人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因为金钱是摆脱贫困的直接途径。也有观点认为,穷人缺少的是机会,因为时机不成熟往往导致他们错失财富积累的机会。还有一些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只有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能迅速致富。还有人提出,穷人最缺少的是外界的帮助和关爱,以及生活中的美好环境。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之际,他的律师和代理人遵照遗愿,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保险箱。在收到的48561封信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女孩正确地猜出了巴拉昂的秘诀——野心。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在颁奖仪式上,当被问及为何选择野心作为答案时,蒂勒表示,她看到姐姐总是警告她不要有野心,因此她认为野心可能是通往成功的钥匙。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种震动甚至超越了国界,波及到了中国。尽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野心被定义为对权力、名利的不合理欲望,带有贬义色彩,但巴拉昂的成功秘诀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这个词。野心并非总是坏事,它可以像梦想、憧憬和希望一样,成为推动人生前进的动力。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常常将安分守己视为美德,但实际上,野心本身并无不妥,只要不触犯法律即可。反思巴拉昂的话语,我们或许会意识到,野心不仅仅是穷人所缺乏的,它可能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的。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