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小敏,至今仍是单身,面对家长的催婚,她不得不迈出了相亲的步伐。在亲人的安排下,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短短三次见面,小敏便决定年底结婚,这让旁人都感到十分惊讶。
当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问她:“为何这么快就决定结婚?才认识不到一个月。”
小敏回答:“和他见面几次后,觉得他各方面都挺合适,两家人也都很了解彼此,所以家里就劝我尽快定下来。”
无论先恋爱后结婚还是先结婚后恋爱,我们只能为她送上祝福。
然而,最近我们见小敏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见到她,她的脸上都带着愁容。
原来,婚后,她发现和丈夫的差异如此之大。
都说婚姻的好坏,要看饭桌上的相处,但小敏和丈夫的口味截然不同,她喜欢吃辣,而丈夫偏爱甜食,两人各自为战。
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小敏是个热爱户外运动的女孩,周末喜欢爬山、徒步,而丈夫则是个宅男,喜欢待在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玩电脑。
交流更是困难重重,小敏说东,丈夫说西,彼此之间仿佛隔着一条银河。
小敏感慨:“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各自为政不是办法。单身时,我一直渴望找到一个懂我、疼我的人,如今婚姻中,这种理解与关爱同样重要,我只能认了。”
爱情,应当是两人间的相互了解,寻找一个能知冷知热的爱人至关重要。
如果说,世界上真的存在势均力敌的爱情,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便是如此。
两人都是文化大家,堪称一对佳偶。有学者赞叹:“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1935年,杨绛陪伴钱钟书前往牛津大学深造。
初到英国,杨绛感到非常不适应,乡愁也时常袭来。一天早晨,杨绛还在熟睡,钱钟书却早已在厨房忙碌起来。平日里“笨手笨脚”的他,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香浓的红茶。睡眼惺忪的杨绛被钱钟书叫醒,他将一张用餐小桌支在床上,将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这样杨绛就可以坐在床上随意享用。吃着丈夫亲自做的饭,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爱妻满意的回答,钱钟书欣慰地笑了。
而杨绛为了支持钱钟书写《围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劈柴生火做饭,常常被烟火熏得泪眼汪汪,也会不小心切破手指。但杨绛从未抱怨过,她心甘情愿地做灶下婢,只愿钟书的大作早日问世。看着昔日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如今成为任劳任怨的贤内助,钱钟书心里虽有惭愧,但更多的是对爱妻的感激与珍爱。
杨绛曾把别人笔下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不管势均力敌还是三观相合,钱钟书、杨绛的爱情最动人之处在于知冷知热。给予再多,不如懂你。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