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视角下的教养反思
微小说 阳光慧心 0 2025-01-15
在昨晚的聚会上,我陪同母亲探访舅舅,恰逢他孙子的生日,便受邀一同赴宴。桌上围坐了大约十来位亲朋好友,热闹非凡。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却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尤其喜欢拿着钥匙敲击饭碗,发出“砰”的声响,然后将钥匙随意扔在旁边弟弟的桌上。他在饭桌周围跑来跑去,甚至在地上爬行。尽管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做,但他似乎更加开心。 当切蛋糕的时刻到来,他哭闹着要站在桌子上,品尝那还未分配的大蛋糕。他的父母并没有阻止他,反而抱着他站在桌子上,他拿着叉子,开心地吃着蛋糕。 这一幕让我震惊,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如此没有教养。尽管这个小孩很可爱,但此刻我却觉得他变得不可爱,甚至有些气愤。小孩子哭闹是正常的,但父母没有采取任何阻止措施,甚至在他们脸上感受到了一种洋洋得意的神情。 “我们阻止不了啊,小孩不懂事很正常。”他的父亲解释道。 我感到困惑,难道阻止不了,还是根本没想过阻止?如果是在朋友或同事的饭局上,他们还会这样放任孩子吗?难道他们真的以“阻止不了”为借口,掩盖自己的教育不当? 有时候,大人们喜欢用“孩子不懂事”来推卸责任,将本应属于家长的责任归咎于孩子。那晚,我们因为没有人主动去结账,所以吃得比较晚。 回家的路上,我听到了母亲和小姨的对话。 “每次我们过来这边看望他,都是让我埋单,这次我没这么笨了,付款不是问题,但我远道而来为你庆祝生日,却让我付账,这说得过去吗?”小姨无奈地对母亲说。 “我对这位哥哥已经很失望了。这些年不断地向我借钱,却从未还过。他有了自己的生意,买了房子,准备买车子。说出去谁会信他没钱?”母亲回答。 阿姨从小从乡下过来创业,历经艰辛,才解决了生存问题。 我想起舅舅告诉小姨,今年想一次性付款买一辆十几万的车,钱暂时不还了,等明年有钱再给。阿姨回答:“你要用就用吧。”我看着她笑容中的无奈。 我还想起母亲说过,在乡下,舅舅的房子被大雨淹没了一半,外公外婆没有地方住,才勉强让他们住进这个房子,但他们却不让这两位老人使用他们的生活用品。母亲只好买了一辆洗衣机寄回去。 人品即教养,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素质问题。 我经常参加父母的饭局,喜欢观察饭局上的孩子,然后向父母询问有关那家人的生活。 渐渐地,我发现,有些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股气,他们决不会让生活的质量下降。他们会全力以赴,日夜应酬,在人前保持干净利落的形象,对待孩子更是如此。 有些人之所以贫穷,主要是因为自我要求低,自制力差。如果自己都随便,对孩子的要求又怎么会高呢?当然,人生有很多例外和无法避免的变故,我说的只是大概率的情形。 在父母懂得教育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他们会调皮,把饭吃得满脸都是,也会哇哇大哭,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还是会乖乖地坐着,即使小脸上带着委屈,也不会哭出声。他们可能会回家后大哭一场,但在外人面前却会压制住自己的情绪。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饭局,有一个7岁左右的孩子,只要有菜上桌,他就会拼命地吃。例如,上了一打酥皮包。他觉得很好吃,连续拿了10个,吃到吐才停止。后来才得知,因为家里不富裕,很少外出吃饭。所以每当有人请吃饭,他总会拼命地吃。他妈妈的教育是:“如果有得吃就多吃点,回家没这么好吃的了。” 我有一个亲戚,他们家也不富裕,但教养很好。他们总是礼貌地打招呼,妈妈总是喜欢跟孩子讲道理,特别是关于教养的问题。她跟女儿说家里没什么钱,所以很多玩具都买不了给她。她只好默默地存着零钱去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每次到我家,我都会拿出好吃的给她分享,但她却从来不多拿。 她说:“妈妈说够吃了就行,不用太多的。” 这个小小的、最不会隐藏的年龄,最容易暴露的是家人的教养。 她就是我的表妹,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因为家里没钱继续读书,很早就出来创业。她努力又能吃苦,早就在这个城市站住了脚跟。 有时候,有钱并不代表有教养,真正给到孩子教养的,是他们的父母。 想起前几天阅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书中记叙了他们的女儿钱瑗。看到她被朋友和学生尊敬的一生,我不禁感叹,是什么样的家庭,便出什么样的子女。 钱钟书夫妇热爱学术,特别狂热。在钱瑗小的时候,他们便购买大量的书籍给她,并且每日在家勤于学问。这种埋头苦干的执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女儿,让她走上了为人师表的道路。 在她的一生中,她帮助了无数的学生和朋友。即使在病痛期间,她还张罗着为云南老同学的老伴治病买药,并把一笔刚收到的稿费寄去。即使在她59岁逝世后,还是得到了很多学生、同事、同学、好友的缅怀。 生活中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子女日后的习惯。这些习惯聚集在一起,便构成了她在社会上的形象,在言行举止间,不知不觉地展现出来。 有人肯定会说,因为穷,因为没有读过书,没文化,所以才不会教育小孩。 我相信“性本善”,同时也相信“性本恶”。有些埋藏在思想上的劣根或善意,是与生俱来的,可能会因为后天的经历、身边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将原本的性情撕裂,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你。 本性不能改变,但人生可以。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是保持着天生的模样。 其实,一切的理由都是借口。“自认为没文化”这种感觉会成为你心中让你自卑的地方,这份自卑。 “性本善”的人,是决不会给后代带来负面影响,而是希望儿女能够变得与自己不同,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他们。 就像我爸说的:“因为我读不起书,我知道没文化所代表的是什么,所以倾家荡产也要让你去读好的学校。”因此,在家里还很穷的时候,他还是拼了命地让我去上资历很好的学校。因为他懂得,在一个不错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对日后的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千金难买一教养。 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并非是指尿不湿要买最贵的,衣服要穿最贵的,婴儿床要买最贵的……而是让他从小在一个,父母能给他正面的言行举止的氛围中成长。用这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好习惯,倾尽在孩子的周边,沐浴着他的成长。 那才是,父母给他最好的礼物。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