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开启完整生活
微小说 阳光追梦者 0 2025-01-15

生活因书本而完整

我总觉得自己与时代保持了一段距离,就像我至今未尝网购的滋味。然而,在我毫无察觉之际,书本的概念早已超越了厚重的纸质,演变成了便携的电子屏幕。记得有一次,父母见我购买书籍的开销颇大,便提议:“欣雨,何不购置一台‘电纸书’?既便捷又节省开支。”我疑惑地询问:“电纸书?那是什么?”我仅知道,我钟爱的是纸质书的质感。

(一)那日,与友提及我对电纸书的陌生,她惊愕不已。这位家境优渥的朋友,早已拥有电纸书,且运用自如。她虽不像我那般痴迷于书本,却也乐于阅读。听她称赞电纸书的使用体验,我便借来一观。一翻开,方知它类似小型平板,仅限于阅读。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书籍资源的低廉价格。她将电纸书递给我,让我试用。握在手中,轻巧无比。随意翻阅几页,仿真度之高,甚至模拟了翻书时的书页声音。然而,我却觉得少了些什么。究竟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朋友见我陷入沉思,以为我沉迷其中,便说:“若你用得习惯,就借你两天。”我摇头将电纸书归还,好奇地问:“你不是把所有纸质书都丢弃了吗?”她指向床边书架,我才意识到书架依旧如故。她轻轻抚摸书脊,低语:“买了电纸书后,只是购买纸质书的数量减少,但我一本都舍不得丢。”我追问:“你不是常说整理书本麻烦,不愿服侍它们吗?”她笑着回答:“整理时嫌烦,却又好像会少了什么。”

大概是少了书本,便少了那份宁静的心境,多了几分心慌。确实,手持电纸书,似乎只看到了文字。但换作纸质书,握在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力。字里行间,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还能让自己切换成书中的角色,与每一个人物对话。似乎我不仅在阅读,更是在旅行,随着时空的流转,感受书中的共鸣与感动。或许正是这种难以言说的奇妙,让纸质书为每一个读者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闺蜜,也是一位与我同样热爱书籍的大书虫。我们都偏爱纸质书,但近年来,纸质书的价格却愈发昂贵。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鉴于我们身高超过同龄人,便借用母亲的图书卡,前往上海图书馆阅读和借书。

记得第一次使用母亲的卡,我的心跳加速,生怕被发现。屏幕上显示“欢迎”,眼前是无边无际的书海。我对图书馆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我们每次都会借到上限的书本,总是有几本遗憾未能借到。我们最少半个月就要去一次图书馆,无论是学业轻松还是假期,我们泡在图书馆的频率极高。

由于去的时段固定,我们渐渐与管理员熟悉起来。每次进入,管理员都会告诉我们哪些书可能适合我们。她记得很清楚,我喜欢文艺小说和散文集,而闺蜜喜欢推理小说和名人传记。

一次,她问起我们的年龄,我们谎称十八岁。她似乎并未怀疑。我们都以为身高优势让我们“逃过一劫”。

一次,我们相约外出喝咖啡,又聊起这个话题。她笑着说:“其实,图书管理员中,谁不知道你们两是用大人的卡进来的啊?”我们俩都愣住了,我们违法了制度,为何没有被阻止?她说,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并不少,只要不是太小,他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我们进去。

“因为书是好东西啊,你们这些小孩肯静下心来看书,当然是好事,为什么要阻止你们呢?”我一直记得她这样说。是的,这世界上,人们最愿意与人分享的东西,我认为就是书了。

书,从一个人的手中传递到另一个人的手中。它已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代表了一种心态和一种生活态度,成为了连接爱书人的一条纽带。

(三)我家附近有一家咖啡馆,名为“静时光”。与其他咖啡馆不同,这家小店里唯一的装饰就是满墙的书本。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书房,所有人都安静地喝着咖啡,翻阅着书籍。在这里,时间过得飞快。

我有幸见到了店主,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子。我不知道这家店的经营状况,便询问了老板。她告诉我,其实并不赚钱,只能勉强持平。我心中一酸,若这家店有朝一日关闭,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情。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我的肩膀,说:“这家店是我自己的,即使有亏损,我也有工资来填补。只要还有像你这样的爱书人存在,这家小店的门就会永远为你们敞开。”我看着她眼中的坚定,深受震撼。这就是书的魅力,这就是纸质书得以存续的原因。

并非说现代化的阅读方式不好,但在我的心中,它永远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因为纸质书有其独特的意义与魅力,在二十一世纪,它更像一种生活态度。

将一本书置于膝上,慢慢品味。当你读出生活的味道,你会发现,有了书本的生活可以更加完整。

2016年9月5日曹欣雨(笔名银雪儿)

(ps微信号:Cindy2469743692希望加我哟,爱你们~)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