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生活品质高
微小说 阳光智慧者 0 2025-01-15
挥霍与吝啬,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却往往指向同一个终点——心灵的创伤。 故事的主人公,李小姐,在一家企业担任人事职位。她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日常的人事管理,还有处理各种员工私事。因此,她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你们公司有某某某吗?他的人品如何?”“某某家的女儿在你们公司吗?长得漂亮吗?”从这些问题中,李小姐就能判断出,有人在为她介绍对象,但又对媒人的夸奖持怀疑态度,于是暗中打探。 这类事情处理起来既容易得罪人,又难以做到完美。因此,李小姐总是含糊其辞地回答:“挺好的,不错。”或者:“我不太了解。” 有一次,李小姐的亲戚来问她:“有人给我儿子介绍了你们公司的某某,听说这姑娘特别会过日子,是真的吗?”因为是自家亲戚,李小姐不能不说实话,她叹了口气:“确实,非常非常会过日子。” 李小姐几乎从不购买新衣服,不用化妆品,也不买零食。除了公务应酬或别人请客,她从不自己付钱去饭店吃饭。每个月领到的工资几乎都存了起来。她很少和同事私下交往,也没有朋友。单位的活动除了能领纪念品,她一概不参加。家里用的卫生纸、打印纸、笔、本,都是从单位拿的。即使放假手机没电了,她也会来单位充电,夏天还蹭单位的空调、水电、洗澡。 以前也有人给李小姐介绍过男朋友,但因为太抠门,往往无疾而终。她并不是那种要求男方出钱买房、买车还一定要写自己名字的拜金女,但她过于在意金钱,任何需要花钱的地方都不去。去郊外远足时,她也会背着水和饭,因为五毛钱的差价她愿意多走几里地买一瓶矿泉水,这种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工作十年,李小姐积累了可观的积蓄,但在单位里,没有人再敢给她介绍男朋友。 亲戚听了朋友的介绍,很不以为然:“这样不是挺好的吗?现在会过日子的姑娘可不多了。” 没过多久,李小姐还真和亲戚的儿子结婚了,把多年的积蓄都带到了小家。亲戚觉得自己捡到了一个宝,到处夸奖儿媳妇。 不到半年,儿子就受不了了。婚后,李小姐继续她的“省钱大法”,男人的工资全部归她,每个月只给200块钱零花钱,换新衣服也从这200块钱里出。家里不买菜不买肉,全去婆家蹭。所有亲戚朋友都不走动,原因只有一个:怕花钱。男人想不明白:“明明不缺钱,为什么要过穷人的日子?” 朋友幸灾乐祸地和我八卦了一番,然后说:“我早料到会是这个结果,抠门的人永远都不会改的。”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男人太抠门导致女朋友分手的新闻。 三年前,25岁的程女士在交友网站上认识了男朋友周治,两个人很快谈起恋爱,进而同居,每个月各拿1000元作为生活费。 开始程女士觉得周治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不像现在有些男人那样爱出去玩,而是很顾家,每天都在家里做饭,厨艺也很好,也喜欢做家务,很勤快,爱干净。 后来发现优点变成了缺点,他喜欢在家里吃只是因为省钱,如果外出吃饭的时候几乎从来不会掏钱,不是到处参加商家组织的试吃活动,就是蹭朋友的饭,白吃白喝。记忆中几次不多的买单,也一定是团购,两个人消费绝不超过150块的那种。 程女士很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难堪,因为抠门的事他们吵了好多次,也考虑过分手,但总觉得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适合在一起生活,想着也许结婚以后就好了。 最近小龙虾上市了,满城都是小龙虾的香味,程女士闻着食指大动,下了班就想和周治一起去吃小龙虾。周治一算,即使打五折的团购也要158元,觉得太贵了,想要哪天自己买了在家里做。 有人能明白那种已经做好计划,并且满心期待,结果被人兜头浇了一身冷水的感觉吗?那就是程女士听到周治这番话的心情。她就想今天吃,不想考虑什么是不是经济实惠的问题,周治还是不同意,认为没必要。 两个人从吃不吃小龙虾开始吵,程女士把之前谈恋爱到现在的前仇旧怨都想起来了,历数了一遍周治的抠门行径,然后自己团购了一个小龙虾一个人去吃了。 小龙虾成了这段感情的掘墓者,程女士终于无法忍受周治的消费观和生活观,搬离了他们的房子,选择了分手。周治却认为,程女士就是小题大做,分手就是因为她物质、拜金,“她就是觉得我穷了,不能满足她的要求,我是觉得(过日子)应该细水长流,不该花的不花。” 很多人结婚都喜欢找所谓会过日子的人,但会过日子,不等于会生活。 那些会过日子的人仅仅把生活看作是物质和金钱消耗的过程,他们习惯尽可能的减少任何可控支出,实现效益最大化。 会生活,是善于利用金钱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不浪费也不过度节俭,在消费的过程中去体验人生的更多乐趣。 节俭是不浪费,是一种生活习惯,抠门则是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最终形成了一种很low的人生境界。 和那些特别抠门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感觉,就像你耳边始终回响着哗啦哗啦铜板的声音,或者是拨动算盘珠的声音,任何东西、任何活动、任何享受,都能被他们标出价格,计算出“合算”与“不合算”的结果。这种营营役役的心态,这种挑挑拣拣的习惯,是比穷,还令人崩溃的事情。 别说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就算是和他们做朋友,也非常容易叫人抓狂。天涯上有一个贴主,说自己月薪5万,生活无忧,却舍不得花钱,不化妆不打扮,衣服永远都是捡亲戚朋友们的旧衣服穿,任何消费都压缩在最低,最喜欢的就是看着银行账户上的数额往上涨。如果说这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接下来她说的就有点惊悚了,去饭店吃饭,看见别人桌上剩了几个小笼包,她觉得浪费,忍不住去夹过来吃,她看到老公的眼神充满了厌恶,可是却控制不住自己。 这种下意识的、习惯性的行为,证明她已经成为金钱的奴隶,抠门到已经完全不顾体面,没有了理性。 只看得见省钱两个字的人,心中种着一片荒漠,没有什么能比金钱更重要,情趣、精神、情感都是荒芜的。 他们已经困在了穷人的境界中,无论他们多么有钱,也是一个穷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穷人的方式,他们生存的方式也是穷人的方式。 我妈妈的童年是从三年大饥荒过来的,饥饿给她的生命带来了强烈的阴影。小时候她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想要好吃好喝,想穿好看的衣服都是好吃懒做的资产阶级作风,咱们无产阶级不能这么干。 我们从小一点零花钱都没有,妈妈怕小孩拿钱会乱花,我被她搞得总是很有犯罪感,舍不得花钱,又无法对抗自己的天性——我就是贪靓好吃的那种人。 上高中后,我有了点零花钱,一次,和我的一个同学一起去买东西,我说起自己很想吃一种当时很流行的五香凤尾鱼的罐头,“但是我不好意思买,我妈说女孩子不应该贪吃。”同学一脸平淡,“想吃就买呀,我妈说了,你想吃什么,就是你的身体告诉你需要这个东西,那就应该去吃。” 这种理念我从未见过,觉得好新鲜啊。她给我提供了理直气壮的满足自己的理由,我立刻去买了一罐大快朵颐。 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我经常去她家,发现她父母真的就是从来不压制孩子欲望的人,任何合理的需求,都会千方百计的满足,而且还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帮助他们解释,“要长个就要多喝牛奶”、“要开学了买件新衣服也应该嘛”。我好喜欢他们的家的那种氛围,不是因为他们溺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孩子。 在这样的家长中长大,我同学反而是一个没有多少物质需求的人,她很朴素,吃穿都随意,没有变成我妈说的那种越花越多,大手大脚的人。 大学时,我陆陆续续接触了心理学,才明白,人的贪婪往往不是惯坏的,恰恰相反,是因为过度的压制带来的反弹。如果始终处于饥渴当中,那么不是变得极度的浪费,就是极度的抠门。 挥霍和抠门会寻找到一个共同的终点,发现相同的心理创伤。 抠门的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享受,消费会带来犯罪感,唯有物质的累积才能安抚他们心中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 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无法中止焦虑,就不可能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 ——THEEND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