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alt="忠臣与良臣" title="忠臣与良臣" src="/uploads/allimg/20180711/2-160G512303M96.jpg" />
魏征,这位唐朝时期著名的谏臣,以其刚正不阿的个性而著称,常因此得罪他人。
有次,唐太宗李世民接到他人举报,指责魏征结党营私,意图不轨。唐太宗随即派遣御史大夫闻彦博进行调查,然而闻彦博并未发现魏征有任何结党营私或意图不轨的行为。
闻彦博向唐太宗汇报说:“魏征作为一臣,其行为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对细节不够留意,因此遭受他人诽谤,这是应当受到指正的。”
于是,唐太宗派闻彦博去提醒魏征,希望他以后能够注意自己的行为。
不久,魏征觐见唐太宗,他对太宗说:“古语有云,治理国家需君臣一心,共同奋斗。若君臣之间不能真诚相待,臣子过分小心谨慎,那么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将非常困难。因此,对于您要求我谨言慎行的教诲,我实在不敢接受。”
唐太宗听后,觉得魏征的话很有道理,便说:“爱卿所言极是,是我错了。”
“我有幸能侍奉陛下,希望陛下不要让我成为忠臣,而让我成为良臣。”魏征恭敬地行礼。
“忠臣与良臣有何区别?”唐太宗疑惑地问道。
魏征回答道:“所谓的忠臣,尽管向君主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忠心耿耿地劝谏君主,但若君主不采纳,最终家国受损,君主背负恶名,而忠臣却赢得忠臣的美誉;所谓的良臣,则是能向君主提出有益的意见,并且被采纳,既获得美名,又能与君主共享荣华富贵。这就是忠臣与良臣的不同。”
唐太宗听后,连连称赞:“你说得非常好。那么,如何区分昏君与明君呢?”
魏征回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君主,只有多采纳意见,才能耳聪目明,不被奸邪小人蒙蔽。”
唐太宗点头,沉默片刻后又说:“昏君总是护短,因此愈发昏庸;而明君能时常反思自己的短处,因而越来越明智。我愿常听你和其他大臣的谏言,努力成为一个明君;而你也要勇于提出意见,努力成为一个良臣。”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