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中,玫瑰难觅,然而,一种名为“沙漠玫瑰”的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命力,让人不禁对其肃然起敬。
近日,在朋友圈里,我看到了一篇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文章,题为“我们为何要学习文史哲”。其中,龙应台将历史比喻为沙漠玫瑰,引发了人们的深思。
文章伊始,龙应台便明确指出,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了解过去,才能预见未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观点,龙应台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她的朋友从以色列带回来一朵沙漠玫瑰,干燥、枯萎,看起来并不美观。起初,她也很疑惑,为何这种干枯的植物会被称作“玫瑰”?
她的朋友告诉她,沙漠玫瑰实际上是一种地衣,形状类似松枝。只要将其浸泡在水中,第八天便会焕发生机;倒掉水后,它又会逐渐干枯,宛如沙土。若将其存放一年两年,再泡入水中,它又能重新焕发生机。这就是沙漠玫瑰。
为了亲眼见证沙漠玫瑰的神奇变化,龙应台按照朋友的建议和说明书上的指示,将这团干枯的草放入一个大玻璃碗,倒入清水。从第一天开始,她便带着两个儿子,每天去观察沙漠玫瑰的变化。第一天,它依旧是一团枯草浸泡在水中;第二天,中心部位开始向外舒展,呈现出淡淡的绿色;第三天,绿色逐渐清晰,散发出青苔的气味,边缘仍有些许干枯。它逐渐展开,呈现出玫瑰的形状。每一天,它的绿色核心向外扩展一寸。每天给她加水,到了第八天,那片绿色已经蔓延至整个植物,层层舒展开来。
当她们再次看到沙漠玫瑰时,刚好邻居来访,出于好奇,也跟着一起来到厨房。那天,她们眼前展现的是一朵完整、丰润、复活了的沙漠玫瑰!大家兴奋地欢呼雀跃,因为太高兴了,她们看到了一朵盛开的浓绿色沙漠玫瑰。
邻居不解地问:“你们怎么这么激动?”
是啊,在邻居看来,这只是一团杂草,怎么可能如此美丽呢?邻居看到的就是那一刻的现象,是孤立的。而龙应台一家人看到的,则是现象背后一点一滴、曲折变化的过程。
龙应台通过讲述沙漠玫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道理:对于任何事物、现象、人、事件,如果不了解它的过去,我们如何理解它的现在所代表的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如何判断它的未来?不了解过去,不理解现在,就无法判断未来。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只看到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孤立现象,便妄加评判,人云亦云。为了真正了解一个事物或事件,我们应该多去调查研究,全面地认识它,才能更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把握。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