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暮年温情时光
微小说 阳光悦心 0 2025-01-15

岁月静好,姥爷的故事

姥爷的旧影

(一)

在众多亲戚中,姥姥总是好奇地询问,老舅总是反复询问,老姨则是偶尔不经意提起,而其他的亲戚则常常露出惊讶的表情。然而,在我记忆中,姥爷似乎从未为我的婚姻问题感到焦虑。直到那天,妈妈打来电话,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非同寻常。

“你姥爷给了我5000块钱!”妈妈的声音中带着兴奋。

“为什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好奇地问。

“说是给你结婚的礼钱。”妈妈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家常。

“什么?”我停下脚步,惊讶地望着前方,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

“我收了,先替你存着。”妈妈继续用她那轻松的语气说。

“我……我还没想……结婚……”我结结巴巴地说完,才继续迈开步子。

“你姥爷都给我好几回了,之前我都没收,这次又给我就收了,反正想就先替你存着。”妈妈似乎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为什么?”我还是无法理解这件事的逻辑。

“也许是等不起了吧。”妈妈淡淡地说。

(二)

每次回家,我都想听姥爷讲述他的故事。我相信他是个充满故事的人,但这个愿望却一直未能实现。一方面是因为总觉得还有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担心提起往事会让他感到伤感。

关于姥爷的故事,我从妈妈的口中零零碎碎地听到了一些。

姥爷家当时在县城,家庭条件不错,成分是中农。在当时,他应该算是个文艺青年,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姥爷年轻时很帅,一直是我们家族中最讲究、最有派头的男人。他的衣服总是不见一丝褶皱,不管是新衣还是旧衣,永远刷洗得干干净净。穿警察制服的时候更是帅翻一片。姥爷还喜欢戴帽子,穿制服时戴警帽,不穿制服时戴礼帽,我曾一直以为优雅的中年男人着装范本就应该是姥爷那样的。

姥爷出社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为了前程,姥爷家给他娶了姥姥这个没文化的山沟姑娘,只图姥姥家是彻彻底底的贫农,可以改变一下成分。当然,这都是妈妈辈的猜测,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没有人再去追究。

不过,姥爷和姥姥一直脾气不对路倒是真的。据妈妈说,姥姥年轻时很霸道,侄子辈的人都没有不怕她的,一般小孩都不愿意去家里串门。姥爷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总喜欢说一些戏词啊古诗词啊什么的,姥姥听不懂就胡乱打岔,每每这时姥爷就会皱着眉头。妈妈说,小时候姥爷基本就不怎么管家里,都是姥姥一个人操持,如果姥姥实在作得厉害了,姥爷就狠狠揍她一顿,不过更多的时候他都是装看不见,因为我姥姥那个性格揍也是不管用的。

那时,姥爷在乌兰牧骑上班。乌兰牧骑的性质其实是一个有政府背景的文化艺术宣传工作队,在草原影响很大。小时候,只要听说乌兰牧骑来演出,大人都会领着孩子去看。乌兰牧骑队伍一般都是短小精悍,队员都是一专多能,报幕的能唱歌,唱歌的能拉琴,拉琴的又能跳舞,极具蒙古族特色的筷子舞、顶碗舞和酒盅舞据说最早都是由乌兰牧骑创造出来的。

印象里,我好像看到过一张姥爷和其他队员合影的黑白照片,貌似照片里还有拿着笛子的人。不过后来再没找到过那张照片,我问过姥爷是不是有剧照什么的,但他说记不清了。也试着问过姥爷在团里具体是干什么的,姥爷先说是编戏的,我问是不是编剧,他又说不是,说他们那会什么都干过。

倒是妈妈有个清晰的印象,她说她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姥爷他们都要出会。姥爷他们的会不像一般秧歌队、花篮队门槛那么低,是个人都可以进去扭着跳。他们出的是高跷队,一般一个县城最多出一两支高跷队,一般人踩的高跷最多就是七八十厘米的,但队伍最前列会有两个踩将近两米多的高跷的人做领队,而我姥爷就是那两个人之一。妈妈说,那个时候每次看到队伍前面的姥爷踩着那么高的高跷扭秧歌总会觉得特别骄傲。

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姥爷被调去了公安局,在派出所当过片警,也在收容所看过犯人。等姥爷到收容所的时候,我已经懂事了,清楚地记得姥爷家客厅门后总是放着一把擦得锃亮的步枪。姥爷最后就是在收容所所长的位置上结束他的职业生涯的。病退,脑淤血。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