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7年的金秋十月,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隐修院迎来了一位面容平静的中国修士。他,曾是民国时期显赫一时的内阁总理,陆征祥。在这年,他已年满56岁。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为何会选择遁入空门?这一切,都源于他与一位名叫培德的比利时女性的爱情故事。
追溯至1892年,当时沙俄向清政府提出帕米尔划界问题。年仅20岁的陆征祥被派往俄罗斯担任公使馆的四等翻译官。在那里,他的才华得到了钦使许景澄的赏识,并被收为弟子。许景澄经常带他参加宴会,陆征祥也因此成为了圣彼得堡社交圈中的一员。在一次舞会上,他注意到了一位名叫培德的比利时女子。
培德是比利时驻俄公使的亲戚,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比利时的高级军官。在舞会上,陆征祥被培德的热情大方和美丽所吸引。而培德也被陆征祥的优雅舞姿和非凡气质所倾倒。舞会结束时,两人情意绵绵,不愿分离。
一年后,他们决定携手共度一生。然而,这段跨国恋却遭到了陆征祥父亲的强烈反对,以及清廷使馆的普遍反对。有人劝告陆征祥,这样的婚姻会断送他的前程。但陆征祥坚定地说:“在我心中,只有爱情永恒。”
许景澄为了留住这位年轻优秀的外交官,向清廷奏请,从外交利益出发,同意陆征祥与培德的婚事,但要求陆征祥在正式场合不能带培德出席。
1899年2月12日,陆征祥与培德在比利时举行了婚礼。尽管陆征祥后来多次担任外交总长,培德也一直支持他,但她从未陪他出席过任何外交场合。在陆征祥代表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时,他深感痛苦和自责。培德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安慰他要多向天主祈祷,寻求宽恕。尽管他们没有孩子,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幸福和谐。
1922年,原本健康的培德突然病倒,医生建议她去欧洲疗养。陆征祥辞去了外交总长的职位,官降三级,担任中国驻瑞士大使,陪伴培德。培德去世后,陆征祥毅然放弃了官位,选择了成为修士。
布鲁日,这个培德少女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在陆征祥心中,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也是离爱情最近的地方。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