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守望相助的他们
微小说 智慧人生 0 2025-01-15
他们曾相互守护 在那悠长的岁月里,我寓居于松江老街的尽头——谭东街。街的尽头住着一位拾荒的老人,他身着一袭布满补丁的衣衫,虽然简陋,却保持着整洁。他日复一日,背着那破旧的大布袋,手持铁钩,穿梭于垃圾箱之间。我与他相识于公共水龙头旁,常见他用一只小巧的铝锅煮些米饭,洗些蔬菜。一日,他匆忙离去时遗忘了他的铝锅,我便主动将其送还。在他那简陋的小屋里,我发现了他整齐堆放的破旧书籍,以及挂在铁丝上的洗净布片。他的眼神在我出现时,充满了惊讶与喜悦。从此,我成为了他在老街唯一的伙伴。 我曾与他相互守护。我对书籍的热爱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珍贵,除了政治书籍,其他书籍难以寻觅。然而,在老人的那里,我找到了一个“图书馆”。他将那些破损的《青年近卫军》、《茶花女》等“禁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展示给我看。老人为了给我这些书,冒着风险,但他对我充满了信任。 在他的小屋中,我多次见到他将捡破烂所得的零钱,一张张地换成角票,用盛满热水的破搪瓷杯细心烫平。他的喜悦让我感到困惑,对他的身世充满了好奇。 尽管我对老人有着诸多猜测,但我们的关系却非常默契。他捡他的破烂,我看我的书,偶尔帮他跑跑腿,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逝。 然而,有一天,当我再次去取书时,老人突然严肃地请求我帮忙。他递给我一个粗糙的木盒,给了我一个秘密的嘱托。 一周后,老人离我而去,据推测,是因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器官衰竭而终。 根据老人的嘱托,我打开了木盒。上层是一张给我的便条,其中的信任与感激让我热泪盈眶。伴随着泪水,我看到几叠烫得平整的一毛钱角票,最下面是一封厚厚的信。 夜晚,我带着木盒,瞒着家人,走到老街口的大树对面,敲开了一扇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用警惕的眼神打量着我,我顾不得解释,将木盒交给了她。片刻,老太太那瘦弱的肩膀和纤细的手剧烈颤抖起来,伴随着的是压抑的抽泣声。 那天晚上,我才知道,老人和老太太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曾是东北一所中学的教师,老人是校长,老太太是教师。但在政治运动中,老太太被打成“右派”,被遣送回松江老家,靠糊纸盒为生。老人不愿与她“划清政治界线”而离婚,最终被开除公职。老人追随老太太来到她的身边,但老太太因自己连累了他,不愿原谅自己,也害怕未来可能再次牵连他,坚决拒绝了他。 尽管如此,老人尊重了她的决定,但又不愿离开她,于是就在老街尾搭建了一个小棚屋,开始以捡破烂为生。 一条老街,她住在街口,他住在街尾,日日相见却不相识,让她的心碎,却让他的心感到欣慰。 老人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妻子屋中的灯光,年复一年地烫平每一毛钱,积攒着微薄的财富——能让妻子生活得更好,成了他唯一的快乐。 老太太拿出了他们的合影,丈夫的英俊,妻子的端庄,往昔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让我感到震惊!老太太又捧出一沓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纸片,上面满是英文字母。我的英语知识有限,难以辨认其内容。只有一行“I Love You”是我从所学“我热爱毛主席”的句子中懂得的。老太太告诉我,这些信是她每天在灯光下,带着深情、带着泪水写就的! 那一夜,我忽然明白——在逆境中产生的,才是最珍贵、最美好的感情。 大约过了一年,老太太和老人这对有情人终于团聚,我相信他们从此再不会分离。实际上,这对夫妻年纪并不大,离世时可能不过五十多岁。相思的苦痛让人容颜老去,但“I Love You”却让他们在黑暗的岁月中保持了浪漫和年轻。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回归公正与理性,但请让我们铭记他们——铭记这曾经的故事,铭记这美丽、高贵的人性。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