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于繁华都市,偶然间,我来到了市中心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在此举行——10吨苹果漂浮在一片宽阔的水池中,它们逐渐腐烂、变质。水池边,一座圆形金属立柱上,静静地摆放着一个镀金的苹果。这一池“易腐”的真苹果,与一个“恒定”的假苹果形成鲜明对比。据说,创作者试图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一种“转换”的关系。然而,我和周围的市民一样,对这究竟算不算艺术感到困惑:一个将一车苹果倒入水池的人,就能轻易成为艺术家吗?
我想,这位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或许缺乏对乡村生活的体验。他的生命与苹果树的成长、果农的辛勤劳作无关。而我的童年,则被一片果园所包围。那里有桃子、梨、苹果、柿子,它们依次构成我眼中乡村四季的风景。然而,我很少能品尝到它们的甜美。它们被装进篮子、纸箱,乘坐马车消失在通往县城的路上,再回来时,已变成了油、盐、醋、小米、火柴、铅笔、连环画……我明白,童年的经历、视角和心境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那个果园,就像一片天空,覆盖着我的头顶。仰望果园,苹果结满天空,成为乡村之子终生的天堂和神祇。直到今天,我仍然保留着用水冲洗苹果的习惯,从果皮一直吃到果核——仿佛在回味童年的时光。
我对这位将10吨苹果倒入水池的人,难以认同。他摧毁了我的果园,将它倾入水池,却无法让我接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这,或许正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远处的评论家、艺术家们,在池塘边晃来晃去,以腐烂的苹果为背景,举杯畅谈。朋友告诉我,这些人中就有《水池中的苹果》的作者。我感叹:“但愿他们中没有诗人。”朋友笑着回答:“其中几位是写诗的,也是我的朋友。”我则说:“那我不愿认识他们。”朋友陪我离去,望着满地苹果,它们仿佛在哭泣,诉说着我的无奈。
据悉,这个“作品”将一直保留到苹果全部腐烂。深夜,保安守护着水池,防止流浪者、民工等与乡村有关的人来此捞取苹果。而我的童年果园,却无人看守。路过的人们饿了,可以随意摘几个充饥。有一次,祖父在果园漫步,看到一个邻居慌慌张张地摘我家的苹果。祖父赶忙蹲下身来,屏住呼吸,直到邻居满载而去。祖父说:“他一定遇到为难的事了。他是个讲面子的男人。一篮苹果救了他,值得。”祖父,多年之后,如果你看到这水池中的10吨苹果,你会像当年一样宽容、平静地对待这位先锋艺术家吗?还是和我一样,在暮色中悄悄擦去眼角的泪水?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