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陈道明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的一段点评让我印象深刻。节目以击鼓与杂技的巧妙融合为主题,展现了创意与传承的完美结合。表演精彩纷呈,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极高,参与人数众多,动作难度极大。在点评环节,一位年轻人提出疑问:“这样的表演对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并无实际帮助。”陈道明老师的回应让我深受启发:
“你们一定要努力,但不要急于求成。”
“每个人的脸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都是与众不同的。”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往事。
我从小数学成绩就不理想,对数字天生不敏感。虽然通过努力勉强维持到高中,但随着课业难度的提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记得最糟糕的一次,满分150分,我只考了35分。在那个以分数论英雄的高中时代,班主任恰好是我的数学老师,他经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此,我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从开学时的第二排座位,没过多久就落到了倒数排。身为理科重点班的学生,数理化成绩不佳几乎要了我的命。从优秀学生到差生,从云端跌落至谷底,让我拼尽全力学习数学,整天泡在题海中不肯出来。
我不愿与同学交流,更不愿与父母沟通。上学下学孤独一人,学校里也没什么朋友,走在路上都在背公式。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为只要像以前一样背公式、做题就能万事大吉。
然而,结果显而易见:新知识的摄入让我应接不暇,题海战术又让我疲于应付。之前积累的知识库存很快见底,新的知识又无法形成系统。成绩没有提升,身体却越来越差。周身负能量满满,用我妈的话说,就是目光呆滞,双眼无神,身形枯槁,整个人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尽管求学之路坎坷,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我想得很清楚,无论过程如何,我都要拼尽全力才知道自己行不行。带着这种英勇悲壮的姿态,我坚持到了分班考试,孤注一掷选择了文科。然而,在我们那个连三十八线都算不上的小地方,文科被普遍认为是无能的。
周围亲朋好友都普遍认为,不学数理化,将来没有出路。而且,我数学并非强项,其他科目又与其他人差距不大,学文科除了自以为是的“天赋”外,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我依然坚持了我的选择,并为之付出了代价——复读一年。
第一次高考失利,我感到天空灰暗,仿佛世界末日。在进入社会和选择复读之间纠结了一个暑假。在决定复读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本子上写下了这句话:“你一定要努力,坚决不能放弃,千万不要心急。”
如今回首,那一年虽然短暂,但收获的东西却能影响一生。第二次高考后,我幸运地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就读于传媒系,如今也从事着我喜欢的相关工作。当年那种近乎绝望的努力,让我学会了吃苦和忍耐。前途茫茫的复读,让我学会了坚持和等待。
如果当年我急于进入社会,或许已经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因此,我坚信一个真理:不要对不起自己,上天就不会辜负你。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不要心急,你想要的和该收获的,时光都会给你,所有的付出都会为你铺上一条花路。
同样给我带来类似体验的,还有我朋友芦苇的故事。或许我的读者们(并没有)看过芦苇的故事。芦苇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遇到的困难不少。上司的刁难、同事的嘲讽、工作的困难都是家常便饭。更让她痛苦的是,谈了两年恋爱的男朋友突然离开她。
因为外务合作,工作需要良好的英语口语。为了赶上差距,她每晚都要上夜校,回家还要加班赶工作。那时候,她睡觉说梦话都是在背单词,通宵达旦做方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天不用加班,才会让人感到惊讶。
尽管她很快就从失恋的伤痛中走了出来,但工作并没有给她伤春悲秋的机会。然而,她一点也不急。我有时候心疼她,工资不涨,职位不升,我急得团团转,她却淡定自若。因为她知道,该来的总会来,只要做好迎接的准备就好。
果然,不久后,她升职加薪,离梦想越来越近。社会虽然残酷,但也很公平。它很简单地遵循着逻辑:你值多少,它就会给你多少。我们穷尽一生,不正是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吗?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飞跃。
你努力提升自己,它也不会轻易辜负你。不要心急,该来的总归会来找你。而且,你急也没用。不要总是抱怨自己不升职加薪,要看看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更好的回报。总有人比你能力强,却比你更努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全世界只有一个你,不论大小,你总有你的独特价值。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