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30年的一个春天,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正面临着生活的重重挑战。那时的她,刚刚步入而立之年,却已经承担起养育三个孩子和一群家禽的重任。就在这样一个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那天,一窝鸡蛋即将孵化,然而就在关键时刻,孵化鸡蛋的母鸡却不幸离世。为了确保鸡蛋顺利孵化,女孩将鸡蛋移至灶头,开始了人工孵化。在她物色到新母鸡之前,四只小鸡已经提前破壳而出。然而,由于认错了妈妈,这四只小鸡对“继母”的感情始终淡薄。最终,由于缺乏母鸡的庇护,这四只小鸡都未能存活。
这个故事似乎微不足道,然而,它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小鸡小鸭总是将其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物体视为母亲,并且很难改变这种认知。这一现象被称为“认母行为”。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奥地利,一位名叫康拉德·洛伦兹的年轻人正在进行动物学研究。他通过观察和实验,证实了这一“认母行为”的存在,并提出了动物行为模式理论。他认为,大多数动物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会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狼孩”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如今,我们生活中所推崇的“母婴同室”和“早期教育”都源于这一理论。正是因为洛伦兹的杰出贡献,他成为了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并于195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然而,那位在1930年经历过鸡鸭“认母行为”的女孩,虽然也对这一现象有所了解,但她无法将其推广至所有动物,也无法建立一门学科。因此,她与诺贝尔奖无缘,尽管她与195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间仅有一步之遥。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