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优秀的品格优于出众的才华。
2. 教育孩子既不能急躁,也不能拖延,以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3.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
4.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和学习的旅程。
5. 给予他人捕鱼的方法,胜过直接给予鱼。
6. 穷人的孩子早独立,但需警惕“人穷志短”的心态。
7.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都要耐心、真诚地回答。
8.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和观点。
9. 设立一个展示台,让孩子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
10. 不因孩子房间或桌面凌乱而责骂,只要这与他的创造活动相关。
11. 给孩子一个空间,主要供孩子玩耍。
12. 向孩子表达,他本身就很可爱,无需额外展示。
13. 让孩子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14. 帮助孩子制定个人计划和实施方法。
15.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让他经历风雨。
16.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比传授有限的知识更有意义。
17. 结合童话故事,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比单纯的讲解更深入。
18. 帮助孩子修改作业。
19. 帮助孩子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孩子正常交往。
20. 家长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引导孩子学习。
21. 从不告诉孩子,他不如别的孩子。
22. 让孩子参与家务和旅行计划。
23. 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4. 教孩子与不同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流。
25. 定期为孩子朗读。
26. 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27. 鼓励孩子讲故事、幻想。
28. 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需求。
29. 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
30. 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31. 成功=1%智商+99%情商。
32. 孩子的理性在不断成长,我们要引导而非强迫。
33. 教孩子走路、说话,是人类教育的最佳方式。
34. 赏识让孩子成功,抱怨让孩子失败。禁止是诱惑,压抑是强化。
35. 不因孩子犯错而嘲笑他。表扬孩子背诵诗歌、讲故事和唱歌。
36.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37. 详细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
38. 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39. 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能力的能力。
40. 带孩子去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游玩。
41. 孩子都希望得到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
42. 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轻视,并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43. 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44.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孩子的信心。
45.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和独立意识。
46.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47. 不要虚假或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48. 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们。
49. 在孩子的行为中寻找值得赞赏的地方。
50. 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51. 没有家长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52. 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出决定。
53. 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54. 帮助孩子找到值得关注的电视节目。
55. 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们。
56. 让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能承担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即使结果不理想。
57. 使人发挥最大潜能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58. 简单、精炼的童话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59. 运动要有恒心,饮食要有节制。
60.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玩具,虽然简陋,但比现成的玩具更有乐趣。
61. 没有理解和信任,就没有友谊。
62.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父母的教育和自我提升。
63.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64. 孩子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
65. 穷不能穷教育,富不能富孩子。
66. 忠诚地热爱你的家庭吧,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
67. 要认识到,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但他们的进步方向和速度各不相同。
68.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69. 孩子进步不明显,是因为教育方法不适合,而不是孩子难以教育。
70. 我们只能“雕琢”孩子,而不能“改造”他们。
71. 怎样和孩子交朋友?(1)倾听孩子的诉说。(2)欣赏孩子的作品。(3)与孩子心理换位。(4)与孩子讨论问题。
72. 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73. 一切变坏都是从不愿劳动开始的。
74. 素质教育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75. 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进步快慢不同。
76. 父母是子女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77. 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就像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78. 您的孩子非常可爱。
79. 只有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孩子才能成功。
80.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逼出来的。
81. 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家庭做起。
82. 养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好的贡献。
83. 我们总是太急了,不愿意给孩子等待的时间,我们把焦虑转化成了孩子的焦虑。
84. 有虫的枣子早熟,有病的孩子早熟。智力上的神童,常常以牺牲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
85. 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裕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86. 谁能让孩子们“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87. 谁能让孩子们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勇敢又懂得顺从,谁就掌握了教育的关键。
88. 让孩子们玩“自食其力”的游戏,让他们离开父母,去经历苦难:如果他们不劳动,就会饿死。改变孩子依赖成人的坏习惯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暂时离开父母。
89. 让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他人的苦难,让他们为苦难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改变孩子自暴自弃的坏习惯的唯一办法是让他们面对他人的苦难,为苦难者提供帮助。
90. 让孩子们在帮助他人时体验无能为力的尴尬和痛苦。让他们想帮助他人但又力不从心,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强欲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负责任地成长,以便将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91. 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3岁前后。3岁前后是孩子智力和性格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个关键期在13岁前后,13岁前后是孩子的青春发育和独立生活的关键期。家长如果在关键期有效地引导孩子,以后的教育就会一路顺风。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就会后患无穷。
92. 人的成长遵循“潜能递减法则”。生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0岁开始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可能成长为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如果从10岁才开始教育,充其量只能具备60度能力。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木村久一语)
93. 有修养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耐心地征求孩子的意见。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94. 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作为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95. 让孩子“自食其力”的秘诀是给孩子提供选择的自由。自由选择导致自我负责。如果孩子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他们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的强迫和指令,那么,孩子就学会了“应付”和“敷衍”。
96. 工作型父母必须让孩子因父母的关注而尽早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最有关注的父母是孙悟空的父母。有修养的父母就像孙悟空的父母那样: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让孩子自己经历磨难,让孩子自己经历挑战,只在孩子努力之后实在无法解决问题时,才出手相助。
97. 每个父母都有两次机会塑造自己孩子的生命。遗传基因是一次,它决定了一个人身体各方面的上限,而后天的家庭教育,则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利用自己的条件走得很远。
98. 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摧毁他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则非常困难。
99. 教育最重要的是改进文化,在家庭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在有爱、有鼓励、有帮助的地方,即使生活得很艰辛,生命依然可以很健全、很健康。
100. 铁是铁,钢是钢,这个铁是无法变成钢的,而且铁有铁的价值,你也不要把它变成钢,可能铁好不容易变成钢也是废钢。教育中不少悲剧就是“恨铁不成钢”造成的。
101. 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102. 孩子出生后,父母的责任是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好的“后天遗传”。重视“后天遗传”,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类似“遗传”的高度。
103. 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104. 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让胎儿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医的说法是:“争气内存,邪不可干”。
105. 有效的学习是边缘学习,无效的学习是焦点学习。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学习,就像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106. 3岁前后严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长;13岁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有效的激励是朝五晚九,无效的激励是朝九晚五。
107. 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从不期望成人的理解,也不把居高临下的成人当作朋友。父母可以独生,但不能让孩子独长。如果既没有兄弟姐妹,又没有伙伴,“独生”子女就陷入双重的孤独:不仅独生,而且独长。
108. 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卢梭则把“爱弥尔”带到了乡村。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力之前,不让孩子有过多的伙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109. “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饭前禁止吃零食,让孩子有足够的饥饿感。不能从粗糙的木桶中饮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让孩子尽可能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吃甜食而不节制的孩子,身体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必让孩子穿太厚重的衣服,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样畏寒。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