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我两次有幸聆听廖静文的讲述,一次在青涩的少年时期,一次在成熟的青年阶段。尽管记忆中演讲的具体内容已经模糊,但那个提及徐悲鸿时情绪激动的声音,却始终铭记于心。那时的我,还不懂得那份情感的深沉。
岁月流转至2002年,我有幸再次见到廖静文女士。她虽已年逾古稀,但一头乌黑的长发,依旧光彩夺目;肌肤白皙,五官精致,宛若年轻时那般俊美。她身着一件紫色的连衣裙,我赞美道:“这颜色真美。”她略显羞涩地回应:“悲鸿生前最偏爱紫色,所以我也常穿紫衣。”
尽管听力不佳,需要助听器辅助,但她记忆力惊人,思维清晰。她总能从细节处讲起,娓娓道来。1945年末,廖静文与徐悲鸿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徐悲鸿曾为解除与蒋碧薇名存实亡的婚姻,承诺给予她巨额款项和画作。为此,徐悲鸿劳苦功高,不幸英年早逝。廖静文坚信,若非那段岁月的辛勤付出,徐悲鸿的离世或许可以避免。提及蒋碧薇,这位温婉的女性也流露出愤怒与不屑。
徐悲鸿离世时,廖静文年仅30岁,一个年轻女性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独自前行,追求新的感情是人之常情。然而,我选择不去触碰她那段情感经历,既是对廖静文的尊重,也是对徐悲鸿的敬仰。但她却主动谈起了与徐悲鸿无关的感情纠葛。当我询问她是否有遗憾时,她坦言,那份遗憾正源于她与徐悲鸿无关的情感经历。
在一次火车之旅中,廖静文与孩子们结识了一位英俊的解放军军官。孩子们对他敬爱有加,他也对廖静文心生好感,两人因此结为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鼓起勇气向廖静文表白,廖静文被他的真诚打动,接纳了他的爱意,同时强调徐悲鸿在她心中的位置。尽管如此,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廖静文对徐悲鸿的思念与日俱增,她感到对方并未真正理解并尊重她对悲鸿的感情。在失望中,他们最终离婚。
廖静文声音颤抖地说:“我今天坦白告诉你,这是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我在多次采访中,无论面对何种故事,都能保持冷静和客观,但此刻,我的眼眶不禁湿润。
“若真有黄泉,百年之后我与悲鸿得以相见,我要哭着依偎在他的胸膛,向他倾诉这五十年来对她的思念。”我被这份深沉的爱情所感动。
版权声明: 文学及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句子迷 - 为您提供经典的句子、文案和诗词!仅供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图片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欢迎关注:【绘画网】https://www.huihua8.net/